最是一年春好處,春耕生產正當時。伴隨著挖掘機的陣陣轟鳴,一場撂荒地復耕行動在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泉壩鎮火熱展開,經過清雜、平土、翻新等系列操作,原本長滿雜草、根系叢生的荒地初具耕作條件。
“這一片都是荒地,今年我們流轉了200多畝,準備開荒后種密本南瓜,目前正在開荒起壟,預計僅開荒費就要支出4萬多元。”村民李能山告訴筆者,近幾年來,家屬身體一直不好,外出務工又掙不了什么錢,看到政府鼓勵撂荒地復耕復種,就決定留在家里發展產業。
49歲的李能山是泉壩鎮黃池村人,今年在新竹村村委會的幫助下,流轉了200多畝撂荒地。“在我們黃池村,很多村民都有發展密本南瓜的經驗,這種南瓜種得好,畝產有4000斤以上,而且人工成本低,病蟲害也少,市場較穩定,是個不錯的創業項目。”李能山樂呵呵地說,泉壩有不少村民發展密本南瓜,有成熟的銷售渠道,自己只管種好瓜就行。
除了新竹村在開墾荒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在該鎮捷梁村集中育苗基地,筆者還見到一排排育苗盤整齊地漂浮在水面或擺放在地壟上。
泉壩鎮組織(宣傳、統戰)委員楊海介紹,育苗基地共有10個大棚,培育有2500畝煙地的煙苗,政府采取集中統一育苗,再發放到煙農手中,確保提供優質煙苗。
“一直以來,烤煙是泉壩的支柱產業,烤煙種植無論是起壟覆膜、移栽、管護、采收都需要大量人工,能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就地就業,還讓有限的土地效益最大化,村民的日子也越發有滋有味。”楊海說。
44歲的新竹村村民付科周,是一名有著二十年烤煙種植經驗的老煙農,現在又在毗鄰的捷梁村流轉200多畝撂荒地栽種烤煙。
“今年從元月份就開始開荒整地,如果收成好每畝有3000元純收入,200畝就有60萬元。”付科周說,考慮到烤煙產業不能連續栽種,今后會和其他撂荒地流轉方合作,實行煙、蔬、糧等產業輪作,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效益,促進增產增收。
開春以來,泉壩鎮始終堅持把“荒地復耕”作為推進產業振興的著力點,大力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還在年前就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春耕生產、撂荒地復耕,成立由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干部下沉一線,搶抓有利時機,動員和指導春耕復耕,建立解決耕地撂荒長效機制,全力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農村土地集中連片流轉等工作。
“接下來,我們將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引領和保障作用,由黨員干部擔任宣傳員,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宣傳政策,積極動員群眾參與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形成‘人人重視保護耕地、齊心協力復耕復種’的良好氛圍,爭取讓每一分耕地在推進產業振興中發揮應有價值。”泉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肖彥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