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無限,田野正忙。近日,家住云南省龍陵縣龍江鄉赧等村的楊桂棉匆忙吃過午飯,忙里偷閑地在短視頻平臺上學習果脯制作,這幾年她的生活越過越好。
“年輕時候就想走出大山,感覺走出去才有希望。”楊桂棉感慨萬千,“到城里打拼這么多年,還是放不下家鄉,所以攢了點小錢選擇回鄉蓋了房子。后來,鄉里接連舉辦了多屆‘稻花魚旅游文化節’,來旅游的人變多了,名聲越來越大。鄉里鄰里都賺到了錢,我覺得回鄉務農也有奔頭。”于是走出大山十幾年后,楊桂棉回鄉做了一名“新農人”。
3月22日,楊桂棉給自家豆苗除草。楊王玲 攝
回鄉后,楊桂棉承包了30余畝田地,一年栽三季作物,田間養了幾百斤稻田魚,等稻花魚節開幕了就能賣個好價錢。“干一行愛一行,我常在短視頻平臺上學習各種作物的種植技術。只要肯吃苦,田地里一年四季都能有產出。”2016年春節過后,楊桂棉決定在剛收完稻谷的田里種植煙葉。
“煙葉種植是個技術活,哪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楊桂棉這次不再只靠自己悶頭苦干,而是積極參加煙站舉辦的技術培訓,還在煙草公司推出的微信小程序里學習相關知識。在煙站技術人員的耐心指導下,楊桂棉積累經驗,逐漸摸索出了適合自家田地的種植模式。
如今,生活寬裕起來的楊桂棉也沒有停下“愛折騰”的腳步。她不僅通過學習掌握了烤煙等級分類知識,還帶動村里的留守婦女共同參與到烤煙收購輔助工作中,帶動村里上百名婦女增收致富。
從“打工人”到“新農人”,楊桂棉覺得未來會有更多家鄉人像自己一樣,在家門口找到一條更寬闊的道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