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湖南桂陽縣太和鎮煙葉育苗大棚內,近萬盤早稻種子已經整齊地擺放在大棚的苗床上。秧盤經過輔底土、澆水、播種、蓋土等工序制成后,在這里進行催芽、培養扶壯。當秧苗長到機械插秧作業的要求標準時,將被移入大田進行機插作業,全流程基本實現自動化。
秧好一半禾,苗壯一半產,眼下正值水稻育秧的關鍵期,桂陽縣積極推廣工廠化、集約化育秧新模式,把煙葉育苗大棚變身為早稻育秧基地,盤活沉睡大棚,讓早稻育秧不再看天吃飯,水稻提質增產跑出“加速度”。“以前我們6個人人工播種的話一天最多是播150斤,現在我們用育秧流水線播種的話,一天最少可以播1200斤,效率是人工效率的十幾倍。在煙葉育苗大棚里育秧,又可以智能化控溫控濕,我們省力又省心!”桂陽縣太和鎮清河村種糧大戶曹巍樂呵呵地對筆者說。
早稻育秧時節,室外多是低溫、大風、陰雨、寡照的天氣,容易影響秧苗的存活率和稻谷的質量、產量。而如今,桂陽縣各鄉鎮的煙苗移栽后,由鎮里統一組織,將煙葉大棚給村民做水稻育秧使用。利用煙葉育苗大棚育秧,具有保溫保濕、省工省種、育秧周期短、易于實現機械化等優點,能夠有效減輕“倒春寒”的影響。不僅提高了秧苗質量,還節約了時間、人力成本。
“我們桂陽縣基本每個鄉鎮都有煙葉育苗大棚,都是現成的、標準化的設備設施。所以在煙葉移栽之后,我們可以緊接著利用這個現有的設備進行早稻的集中育秧,有利于提高種子出苗率和出苗質量。”桂陽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周林介紹道。
桂陽縣是煙葉種植大縣,煙葉育苗大棚有30多個,總育苗能力29萬畝。近年來,桂陽縣打造煙稻輪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智能化煙葉育苗大棚“變身”早稻育秧基地,提高綜合利用率,也進一步助力早稻生產,保障糧食安全。
今年,桂陽縣計劃早稻種植面積7.1萬多畝,其中,利用煙葉育苗大棚進行育苗的早稻有3萬多畝,可為水稻種植戶節約成本300多萬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