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謝叫謝光有,51歲的他現在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共和鎮牟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這是他的第三次創業。
老謝的第1次創業在1987年。當時,剛剛初中畢業的他,腦子活泛,在家人幫助下買了輛拖拉機開始農機工作。在80年代,大量田間地頭的農活主要依靠人力,拖拉機這樣的專業農機,在全縣也沒幾輛,農忙時非常搶手,農閑時拖拉機裝上車斗還能跑短途運輸,老謝的日子很有奔頭。
牟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機在預整地作業。 張靜梅攝
2009年,老謝開始了第二次創業。“那時候牟定縣預整地作業幾乎都是從鄰近州市引進專業機械來跨區作業,不僅增加成本,路途遙遠也很折騰。”成立農機合作社的想法在老謝的腦海中冒了出來。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2009年3月,牟定縣科興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了。
當時,借助國家項目支持的東風,農機合作社當年購入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37臺,收割機1臺,插秧機1臺。老謝一邊積極宣傳吸納農戶加入合作社,一邊與牟定縣煙草部門溝通,把全縣的烤煙預整地作業面積全部承包,按照規定的作業標準統一為農戶作業。
牟定縣迎來了自己的農業機械化。農機合作社成立當年,在老謝的帶領下全年共完成機耕機耙作業面積6.9萬畝,機械起壟1.3萬畝,實現營業收入480多萬元,牟定縣的烤煙預整地、起壟再也不用依靠外地拖拉機跨區作業。“2013年我們的農機合作社還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呢!”老謝自豪地說。?
2015年,43歲的老謝再出發,進行第三次創業。“農業機械化越來越普及,農業也越來越走向科技化、精細化管理,我們也要與時俱進。”老謝說,現在種地也講科學,不再是講究出蠻力,合適的方法既節約勞動力,又提高產量。他觀察到,年輕人讀書多但對地里的活缺少經驗,老一輩有經驗但又缺少先進的種植管護經驗。于是,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下,牟定縣共和鎮牟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了。
種植合作社主要為社員們提供組織物資采購,育苗、機耕、生產技術服務等。“一年四季地里的制種玉米、大粒蠶豆、烤煙等不斷輪作,合作社的技術服務也從不間斷。”人到中年,老謝反而比年輕時更忙碌。
相比過去,老謝明顯感覺到農戶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增強,目前,合作社里有996戶農戶,覆蓋土地6萬余畝。“烤煙季畝均純收入1100元左右,煙后種植的農作物中,屬大粒蠶豆和西葫蘆最有賺頭。”老謝介紹,不久前正是大粒蠶豆收獲的時節,合作社里的黨員社員們積極牽頭聯系上海的訂單,主動跟著貨車帶上社員們的蠶豆前往上海進行銷售,一畝蠶豆至少能賣4千多元。
從1987年到2023年,開著拖拉機的初中生小謝成長為合作社理事長老謝,36年來,他見證了牟定縣農業機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他也找到了人生不斷奮斗的動力:“要向著實現農業現代化不斷努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