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春雨潤大地,春風撫人心。春耕生產喚醒了帝師故里,楹聯之鄉“沉睡”的土地,激發了全省貢糯聞名之區,云南資源富饒之城——師宗縣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勞動熱情,為農民增收打開了一片天地。
當下,正值春耕時節,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煙葉生產按下了“快進鍵”,在廣袤的煙田,勤勞的煙農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忙時節。
“這邊的塘子還可以更深些,這邊覆的膜要再多蓋點土,便于保水保溫……”師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農藝師孟德仁在煙田里來回穿梭,一邊悉心地對煙農進行技術指導,一邊不停地給煙農們講解注意事項。田間忙碌的身影與一排排起壟整齊的煙田交相輝映,一幅人勤春早的畫卷在師宗大地上徐徐展開。
雷學良是大同街道色從村委會大色從村的煙農,見到他時,他正操作著覆膜機進行鋪膜。塵土飛揚間,覆膜機經過的地方就已經被鋪上了黑膜。短短幾分鐘,已經鋪好了好幾墑。
“我這兩年用覆膜機來移栽烤煙,效率還是非常高的,省時省力,每天可以鋪10~20畝左右。”相較于傳統的人工覆膜,覆膜機極大地提高了烤煙移栽的效率,同時可以降低水分蒸發,減少露天移栽澆水抗旱人工成本。
“驚蟄剛過,天氣晴朗,這是煙苗移栽的關鍵時期。”今年47歲的煙農王小老深諳農事節氣的重要。他笑著說,只要春耕工作做得好,今年一定會有個好收成,照著眼前的長勢,今年一畝地能賺3000多元,“我這種下的不僅僅是烤煙,更是致富增收的希望。”
“煙葉子”也能成為“金葉子”,依托現代化煙葉生產模式,從第一步的煙苗育秧到最后烤煙,全程都有煙葉技術員進行技術指導,再通過智能化收購,筐煙物流,村民種植煙葉的信心十足。
“我現在愛上這個工作了,就想著多干幾年多攢點錢。”來自大同街道色從村委會的郭汝學是煙農專業合作社的烤煙科技員,也是“鐵桿煙農”,從2003年開始種煙,到如今已經有20年的經驗了。從一開始的3畝煙田到如今的20多畝,得益于生產模式的現代化,雖然種植面積越來越大,但勞動強度卻并未增加,甚至反而越來越省心。
今年,由于持續少雨天氣的影響,對烤煙移栽帶來了很大影響。為保障烤煙移栽順利進行,煙草公司組織專用車將水拉到田間地頭,以便于煙農人工灌溉,提高移栽煙苗成活率。
眼下,正值煙苗移栽的黃金時間,持續干旱少雨的情況,為烤煙生產帶來極大不便。時節就是命令,面對干旱少雨困難情況,為做好今年烤煙種植工作,師宗縣利用車輛運水和蓄水池蓄水,結合人工澆水、機器澆水等手段,幫助煙農完成移栽、澆水等環節,保證煙苗成活率和煙葉質量,確保群眾搶抓時節完成移栽。
此外,師宗縣還組織水利專員、農技專干、煙葉站技術人員等深入田間地頭,采取分片包保的方式,在確保移栽用水的同時開展技術服務,做到邊栽邊管,一手搶時間移栽一邊抓田間管理,搞好病蟲害防治,全力推進生產進度,確保煙苗移栽質量和成活率。
目前,烤煙移栽工作已經全面鋪開,煙草技術人員按照網格劃分進行技術指導,促進烤煙生產減工降本、提質增效。“我每天都會到田間地頭,查看煙農的移栽情況,對一些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改正。要求他們要大穴深栽,移栽完了以后馬上澆定根水,然后馬上就覆蓋薄膜,以防止倒春寒的發生。”師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生產科科長徐玉平說道。
烤煙移栽,育苗是關鍵。自4月8日起,大同街道正式開始烤煙移栽工作。在大同街道長橋育苗點,工人們正忙著將移栽煙苗,一株株綠油油的煙苗被不斷運往田間。
大同街道長橋育苗點育苗業主周友明說:“目前我們第一階段的196池煙苗基本都移栽完成,剩余的煙苗等到三五天之后,田地整理出來,第二批苗馬上就下田了,5月1日前我們的烤煙移栽就能結束。”
在育苗期間,煙草部門加強育苗管理,嚴格做到標準化育苗,加強良種種植政策宣傳,牢控育苗品種純度,嚴格執行育苗播種流程,堅持技術標準規程,做好育苗點消毒管理,嚴格執行育苗梯度計劃,建立“公司—煙站—合作社—業主”四級責任督導機制,確保標準化育苗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為煙苗按時按質完成移栽打好基礎。
春耕不可遲,綠意染田畦。師宗縣不斷推進烤煙移栽進度,春耕工作穩健有序,為全年煙葉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師宗縣各煙葉產區還將繼續在希望的田野上灑下辛勤汗水,瞄準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標,書寫演繹鄉村振興的師宗故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