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秦巴山區,春雨如酥,潤澤萬物。在陜西安康煙區,但見一輛輛煙苗運輸車在煙田機耕路上來回穿梭,勤勞的煙農們在煙田里打孔、放苗、澆水……田間忙碌的身影與一行行起壟覆膜后的煙田交相輝映,一幅幅人勤春早、生機勃勃的畫卷在安康大地上徐徐展開。
“煙苗移栽要‘三看’:看天、看地、看苗;要‘三帶’:帶水、帶肥、帶藥……”走進石泉縣熨斗鎮麥坪烤煙千畝示范村,全市烤煙大田移栽現場會在這里召開,安康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高級農藝師王智慧一邊講解煙苗移栽技術要領,一邊親手操作示范。
煙農正在漂浮育苗大棚內搬運煙苗。
“谷雨前后種瓜種豆,谷雨也是煙苗移栽好時節。”剛剛被表彰為陜西省“五好”家庭農場的付貴早來到現場會取經,“別人都說我是種煙老把式,但每年現場會都有新技術、新示范,我還是要認真學學、好好取經。”
提起烤煙種植時限化管理,付貴早就停不下來:“‘五月不栽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要趁這幾天好天氣,抓緊趕工期、搶進度,爭取大干10天,完成移栽任務。”
“你看,這一株株嫩綠的煙苗就是我今年增收致富的希望。”付貴早手指煙田笑著說。
“煙葉子”“桑葉子”也能變身“金葉子”。在旬陽市棕溪鎮瓦房村家庭農場主莫振宇看來,一方面,依托煙葉產業鏈,從煙葉育苗到烘烤,全程都有煙葉技術員指導,再通過訂單收購,種煙信心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煙田坎邊、地邊和撂荒地,發展蠶桑產業,實行“舊蠶新養”,28天就能見現錢。
莫振宇2010年外出創業,歷經十年打拼,是當地有名的大老板。2019年看到家鄉烤煙產業發展,決定返鄉創業,成立宇振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人能抵擋我對家鄉的眷戀和想為家鄉添磚加瓦的決心!”在莫振宇帶動下,瓦房村烤煙種植面積從270畝提高到2023年的600畝。
“你看桑葉也剛吐新綠,我這160畝煙苗移栽完成后,馬上又要養蠶了,四季有忙、四季有收呀!”莫振宇樂呵呵地說。據了解,僅宇振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年可帶動當地農戶40余戶開展勞務3000多個,戶均增收8000多元。
煙農用農用車輛運輸煙苗。
走進漢陰縣平梁鎮清河村,連片油菜已漸漸泛黃成熟,在陽光照射下,顆粒飽滿的油菜夾低垂著“腦袋”,散發出陣陣清香。不遠處的煙田里,煙農馬治勇請了2個幫工,正在忙碌地移栽煙苗。
“我今年種煙60畝,其中20畝是油菜茬。你看,這油菜馬上成熟了,我收割后及時起壟覆膜,趕到五月上旬也能把煙苗栽進去。”馬治勇扳著手指頭一邊比劃一邊說,“通過‘煙油輪作’模式,一年下來純收入超過15萬元,日子越過越好。”
據了解,今年以來,安康煙區積極融入“三農”工作大局,統籌煙區農業資源,建立完善“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煙糧協同”耕作制度,推進適度海拔立體種植和煙田輪作,推廣煙豆套種和煙油輪作1萬畝,打造煙豆、煙油雙優復合立體化產業布局模式,守牢“糧袋子”、充盈“錢袋子”、穩固“金葉子”。
“春爭日,夏爭時,萬事宜早不宜遲。”在安康煙區廣袤煙田,承載著致富新希望的一株株煙苗陸續下田,在春雨的滋潤下,正攢足了勁兒拔節生長,描繪著助力鄉村振興最美畫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