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是海峰嗎?俺是建科呀。煙葉剛栽完,想聽聽您對大田管理方面有何高見?!?/p>
“建科你好!村里不是又調去了煙技員嗎?他也是技術方面的老把式,有啥疑問,可以多請教他。既然你問起了,我可以再提醒你兩點:一是井窖移栽。這項技術能讓煙根發育最大化,能提升抗病、抗旱能力,降低前期煙苗感染病毒病風險。切記:煙苗出窖口,及時封土。二是大田管理要科學、精準。今年天氣變化大,移栽結束后要及時查苗補缺,噴灑一遍防治病毒病的農藥。切記:發生過黑脛病的要及時灌根一次。你記住了嗎?”
“記下了!您的話就是效益就是錢。俺一定照做,決不含糊!”
對話雙方,一個是河南盧氏縣東明鎮太平村7組煙農楊建科,一個是2022年11月份剛從城關煙葉工作站調到文峪煙葉收購點擔任副站長的張海峰。
已經調走半年多,新任包村技術員同步到任,而且指導力度和服務頻次絲毫不弱,為何煙農遇到難題還要舍近求遠詢問“張指導”呢?原來這里邊有故事。
2021年1月,張海峰調任城關煙葉工作站副站長后,站里將太平村這個轄區內第一大種煙村的包村任務調整給了他。太平村是盧氏縣較早的種煙村之一,全村轄12個居民組,2021年有種煙戶108戶,種煙面積2500多畝;2022年有種煙戶105戶,種煙面積2600多畝。村部距離煙站20多公里,村民居住分散,煙田處于高山丘陵地段,通村公路蜿蜒上山,雖說大部分為水泥路,但崎嶇難行,跑遍整個煙田指導一圈下來,最快也需要兩天左右時間。而該村又是多年選樹表彰的煙葉生產先進村,技術指導一點也馬虎不得。
入村后,張海峰約上村煙葉專干,逐組逐戶逐塊煙田到訪一遍后發現,該村煙農種煙熱情高,技術本領強,種煙效益好。但他同時也發現,煙農大多為留守的老種植戶,常年累月埋頭種煙,接受煙葉種植新技術能力略顯不足,需要現場指導點化。而他入村時,恰逢煙田冬深耕關鍵期,需要為煙農指導要領。為了方便白天指導,晚上分組召開培訓會,他回站購置了方便面、饅頭、咸菜等生活用品,再次返回村里,準備在村里住上一段時間。上山那段時間,他利用駐村工作隊留下的被褥和鍋灶,吃住在村部,每天簡單煮碗方便面、就個饅頭就是一餐,但指導生產卻一刻也未停留。并因與每天與煙農朝夕相處,給干群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煙農們都親切地稱他“張指導”,有時沒事都習慣性給他打個電話、發個微信。
有了冬季爭得起壟駐村經歷,接下來的初夏移栽、七八月份的采收烘烤,張海峰仍舊自帶干糧,吃住在村,白天到田間地頭巡回指導,晚上分頭深入居民組召開培訓會,將煙農在各個生產環節遇到的技術問題逐一消解,并適時將最新種煙技術向煙農傳播。7組煙農楊建科、8組煙農楊石紅等煙農,受他指導后近兩年種煙收入持續增長,逢人都念叨他的好。村煙葉專干楊建濤、村支書兼村主任楊石太,有感于他以村為家、悉心指導,感動地直豎大拇指。
因工作需要,2022年11月份,張海峰盡管已調任文峪煙葉收購點副站長,但太平村煙農習慣使然,仍舊不忘這個“張指導”。這就出現了本文開頭那個對話場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