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安丘,一邊是泰安,這邊他種起了煙葉,那邊他種著大蔥,他奔來奔去;
一邊是煙田,一邊是蔬菜加工,有時他靠在煙田,有時他靠在蔬菜加工廠,他努力奮斗;
他就是山東濰坊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輝渠煙站煙農李忠云,今年52歲的他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和不懈奮斗,已然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盡管如此,他仍不放棄前行的腳步,在農村這方土地上辛勤努力著、耕耘著……
一面是煙葉種植,人總不能閑著
“盡管我是老莊稼,但論煙葉種植,我還是個新手,去年種了一年,今年才第二年種植,經驗比較少,主要靠煙站技術員的幫助指導。”談起煙葉種植,李忠云感激地說,“去年種了70畝煙葉就換了10多萬元,我非常知足。”
論經濟收入,李忠云完全可以不用種植煙葉就能衣食無憂。但在他看來,人不能閑著,越忙越有價值,越干越有奔頭。于是,去年他將自己流轉的70畝地種上了煙葉。為盡快掌握煙葉生產技術,他還找了一名懂技術、會管理的村民當“把頭”,以“底薪+分紅”的方式調動把頭的積極性。
盡管煙葉種植與大蔥種植有所不同,農作物種植都是相通的,有數十年大蔥種植經驗的李忠云對煙葉種植學得認真、上手也快,一年的生產實踐,便積累了基本的煙葉種植經驗。
人勤地不懶。人勤,不但要腿勤手勤,多到地里轉轉,多動手干干,而且要多動腦、多思考,只要腦筋活了、思考多了,才能看到問題,才會想出辦法。這些年,李忠云遇到的困難不可謂不多,但再怎么大的困難,在他的眼里,都是一塊“墊腳石”,沒有什么困難能夠阻擋他前進的步伐,因為他深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為提高煙葉質量和生產水平,李忠云按照煙站指導,主動加大對腐熟大豆、豆餅等有機肥的用量,畝施豆餅30公斤以上,適當增施鉀肥和磷肥,并采取多次施肥的方式,以此促進肥效得到更好的發揮。“有煙站技術員的指導,我種植煙葉心里就踏實。”對今年的煙葉生產,李忠云滿懷信心地說。
一面是大蔥種植,堅持才能勝利
靠煙田不遠處就是李忠云的大蔥加工廠,但大蔥目前主要在泰安種植,那邊的水澆條件更好一些,李忠云在泰安搞了100畝的大蔥種植基地。對李忠云而言,大蔥種植可以順手拈來,用他自己的話說,種大蔥就像騎自行車一樣熟悉,其中的種植技術他已經駕輕就熟。
失敗乃成功之母,所有的經驗都是賒出來的,李忠云對此有著更深的理解和體會,其間所遭遇的大蔥病害、價格波動,也確確實實讓他嘗盡了苦頭,苦盡甘來之后,更積累了刻骨銘心的經驗。
而今,李忠云種植的這100畝大蔥基本不用自己操心,而是找了一個把頭具體負責,一茬大蔥下來,他也就是去個兩三趟,把頭就能把他的大蔥種植基地打理得井井有條。“我主要負責決策,大蔥種植的收入不很穩定,主要因為價格忽高忽低,不僅年份之間是這樣,而且一年當中的月份之間也可能會這樣。種植時間長了,自己也能漸漸摸出一些規律,當然自己還要多打聽,多看看同行,比如種子銷售變動、種子價格漲跌、種植面積增減等因素,都有助于提前判斷。”對大蔥種植,李忠云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在李忠云看來,貪多嚼不爛,如果大蔥種植面積過大風險也大,適當種植部分煙葉會減少風險、穩定經濟收入來源。為此,他今年又調整了部分茬口適宜的地塊,一共種植了80畝煙葉。而對自己種植的大蔥,他實行的是訂單生產,按照客戶要求種植,并自己進行初加工,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種植效益和加工收益。
圖為李忠云(右二)正在造窖作業
“我們在老李的加工廠,這段時間幫助他移栽煙葉,等大蔥加工時我們就加工大蔥,這樣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我們既能賺錢,還能顧家,自己家里的活也耽誤不了。”日前,正在煙田移栽的輝渠鎮田莊村村民李奎伍深有感觸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