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現(xiàn)在煙葉到了小團棵期,咱們要注重水肥管理,提前做好病害防治,具體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項我發(fā)你手機微信了,有不明白的請及時問我。”近日,在山東濰坊安丘市大汶河旅游開發(fā)區(qū)小朱聊村南的煙田里,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王家莊煙站技術員李強向兩名煙農(nóng)指導道。
這兩名煙農(nóng),一個叫劉豐亭,一個叫曹仕貴,都是六十歲左右的年紀,兩人已經(jīng)搭檔種植煙葉15年。更確切地說,是兩家人搭檔種植煙葉,他們相互信任、不分彼此,煙葉生產(chǎn)投入一起投,煙葉大田管理一起干,最終的煙葉種植效益也是一分為二,各得50%,兩家人團結得像一家人似的。
“從把頭到合伙者,我也嘗到了種植煙葉的甜頭”
劉豐亭和曹仕貴并不是一個村莊的,但兩個村相距不遠。劉豐亭是小朱聊村的,曹仕貴則是擔山村的。
2009年,劉豐亭開始種植煙葉,一開始種植了60畝,自己忙不過來,便請曹仕貴幫忙,一來二去,曹仕貴的煙葉種植技術日漸提升。“我一開始給劉豐亭干把頭,老劉看我認真,我看老劉也是真心幫我,于是我便也跟著老劉種起煙葉來。這些年,我們兩家人一起干、一起努力,只要能夠自己干過來的就不找別人,這樣,地里的活干得上心,既節(jié)省了用工,也管得仔細。”談起兩個人合伙種植煙葉,曹仕貴不無感慨地說。
在劉豐亭看來,雇別人干活跟自己干大不一樣,自己給自己干,不但干活快,質量也高。如果請別人給自己干活,需要商量著來,畢竟不能要求太急了,只要人家能夠憑著良心給干活,就已經(jīng)不錯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去年我們兩家種植了140畝煙葉,每家分了大約10萬元。從把頭到合伙者,我也嘗到了種植煙葉的甜頭。”對合伙種植煙葉,曹仕貴滿意地說。
不僅煙葉種植是這樣,而且其他經(jīng)濟作物也是這樣,或者土豆,或者大姜,或者洋蔥,他們兩家人都是一起種植、一起管理、一起分紅,除了各自種植的口糧田以外,他們兩家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種植模式,都樂此不疲地忙碌著。
今年,兩家不但一共種植了160畝煙葉,而且還共同種植了2.5畝大姜。所有的這些經(jīng)濟作物,兩家都是五五分紅。另外,兩家都各自種植著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還都有一個菜園子,既能自給自足,還能供應城里的孩子。一旦孩子回家,他們總會為孩子們裝上新鮮的當季蔬菜,這些蔬菜盡管不貴,但卻飽含著父母的良苦用心和關愛之情。
圖為劉豐亭正在細致查看煙葉長勢
“有付出才有回報,不計較才能長久”
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暴風驟雨,劉豐亭和曹仕貴兩家?guī)缀醢阉械臅r間和精力都放在了煙田管理上。
“種是金,管是銀,烘烤才是聚寶盆”“向大田管理要產(chǎn)量、要質量、要效益”“能節(jié)省的就要節(jié)省,該投入的一定要舍得投入”……這些通俗易懂的話語,對劉豐亭和曹仕貴而言,則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切實的行動。
賬目淸,好弟兄。煙葉生產(chǎn)的物資投入、用工費用等,什么時間用了幾個工,哪個節(jié)點花了多少錢,都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賬給記錄著,每一筆都寫得非常清楚,賬由劉豐亭記錄,所有的賬務公開透明,他們兩家心里跟明鏡似得。
其實,論技術、論烘烤,劉豐亭略勝一籌,但論干活、論體力,曹仕貴則更有拼勁。然而,這種種植模式之所以能堅持這么多年,更得益于雙方的主動配合與彼此信任。“有付出才有回報,不計較才能長久。”曹仕貴深有感觸地說。
圖為劉豐亭正與老伴鋤草、壓膜
十五年堅守耕耘,合力澆開幸福花。“這些年的效益,都是靠我們兩家把時間泡在地里得來的,既是我們努力的結果,更是煙站技術員用心幫助指導的結果。這些年來,煙站站長換了好幾個,煙站技術員也是走了又來,但他們都很體諒我們煙農(nóng),無論煙葉生產(chǎn)服務還是采收烘烤指導都很到位,讓我們種煙更省心。”對煙站的服務,劉豐亭滿懷感激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