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貴州清鎮市犁倭鎮下寨村的煙草育苗大棚,一株株菊花競相綻放,45歲的羅恩友和他的團隊正在對大棚內種植的菊花進行管護,一派繁忙景象,處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大棚內菊花長勢喜人
羅恩友本是黔西縣花溪鄉鐘山村村民,幾年前跟著親戚來到貴陽清鎮經營一家牛肉粉店。“最近幾年,小吃店的生意不太好做,我就產生了想轉行做點其他事情的想法,聽說大棚種花、種菜產出快,能掙錢,但自己不是本地人,沒有土地也沒有大棚,不知道怎么做。” 2021年,羅恩友了解到租賃商業性大棚的成本,每畝的租金約為500元/年,要種花、種菜還得每畝花1500元購買噴淋的設備,看著手里不多的積蓄,這讓他犯了難。
近兩年,煙草企業為助推農業經濟發展,加大幫扶力度,與合作社共同嘗試了許多閑置大棚種植瓜果蔬菜的項目。清鎮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工作人員在得知到羅恩友的情況后,積極協調清鎮市松峰煙農專業合作社,將占地12畝的煙草育苗四聯體大棚租給羅恩友種植花卉。“租賃煙草大棚,每畝的租金約為230元/年,加上棚內已經配備完善的噴淋系統等設施設備,光租金和設備就能幫我省下了好大一筆錢哩。”他仔細盤算著,租賃煙草大棚的性價比相當高,就像專門為他開了一顆“定心丸”。在了解清楚大棚種植花卉的具體流程、規范和費用等細節后,羅恩友決定把自己手里的積蓄拿出來,租下煙草大棚種植菊花。
據清鎮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煙苗的培育時間是在每年的1至4月,其他幾個月大棚基本處于閑置狀態,這幾年受煙區勞動力外流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影響,合作社也較難雇傭專人對大棚進行日常管理維護,空著的大棚設施設備久置不用老化較快。近幾年,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清鎮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緊扣產業發展需求,積極探索“大農業”助推鄉村振興之路,將當地土壤、氣候、水源等特點與設施設備資源分布情況相結合,輔以政策扶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盤活各類資產資源,不斷提高經濟效益,采取“煙草部門+合作社+投資主體+產業工人” 多元種植經營管理模式,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育苗大棚煙苗移栽結束后,引導煙農合作社利用閑置育苗大棚種植豆角、西瓜等作物,今年又引進種植菊花等花卉助增收,努力拓寬多元化經營思路。
羅恩友種植花卉是零經驗,而合作社花卉項目并不是單純地引進品種,還配有專業人員的技術指導。今年種植的菊花主要為白善、金善、神馬等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品種,主要采取扦插方式,按照整地、施肥、扦插等流程進行栽培。通過在棚內安裝植物補光燈,用尼龍線網格支撐,通過網格滴灌的方式,有效控制了銹病等植物病害。羅恩友先學會后再向雇用的工人傳授種植技巧,邊學邊做、邊做邊積累經驗。種菊花不難,但想要種好靠的就是一份用心。村民們看他做得像模像樣,都積極加入了他的菊花種植產業,現在長期務工的就有10余人,他們既是煙農,又是合作社社員,同時也是經驗豐富的產業工人,在煙草部門的組織下,積極參與到“煙葉+N”的多元產業煙農增收項目中去,成為受益的一分子。
據介紹,羅恩友經營的菊花產出周期為2個半月,租用的大棚面積可種植7-8萬枝,一年至少可以種植3-4季,主要銷往貴陽及周邊地區,銷路相對穩定。今年他種植的第一輪菊花已經產出并銷售,因為是第一次種植,損耗略大,只產出了6萬多枝,銷售額7萬元左右。對于這個結果,羅恩友仍十分滿意,又盤算了起來“按照第一季的銷售均價計算,一年種四季的話,年銷售額可達40萬元以上,除開大棚租賃費用、產業工人工資、菊花扦插苗和肥料等成本,凈利潤在25-30萬元左右。”這樣測算下來,產業工人一年下來平均可增加1.5萬元以上的收入。目前棚內第二季8萬枝菊花已經進入旺長期,花株高度達到80公分左右,將在一周后長出花苞。羅恩友對第二季銷售信心滿滿。“平時也有游客進棚采摘購買,所以我還想試試種點其他花卉品種和特色作物,慢慢擴大規模,吸引更多的人來。”羅恩友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政府的政策好、煙草的扶持力度大,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農村人也可以不受在外打工的苦、吃文化的虧,學到了技術、長了本事,穩穩當當地掙到錢。”
羅恩友正在采摘菊花
清鎮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將在下一步繼續探索“煙草+N”新模式,突破傳統農業單一化、產業增收難的瓶頸,把閑置的大棚利用起來,打造大棚種植“聚寶盆”,讓大棚“活起來”,農民“富起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