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寧都縣的煙田里又是一番新場景。機械轟鳴聲響起,一株株光禿禿的煙桿被清理出煙田,煙農們犁地耙田,為下一茬糧食作物的生產忙碌著。
“田間煙葉已經采收完畢,為了不撂荒,我們緊抓農時,耕種二季稻。”寧都縣黃石鎮煙農鄧紹云講著他的農田規劃。
圖為寧都縣黃石鎮煙農鄧紹云正犁地耙田為晚稻生產做準備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頭連著國家戰略,一頭連著百姓生活。
江西省寧都縣土地肥沃,擁有耕地67萬畝。近年來,寧都縣煙草專賣局深入貫徹“煙糧互穩、煙糧互促”的工作要求,積極探索煙稻產業融合發展,利用煙稻產業互補優勢,為煙農織就致富夢。
產業融合,政府來保障。為保障煙糧融合發展,寧都煙草將煙葉生產融入大農業生產中,積極向縣人民政府申請推進,把2萬畝基本煙田保護納入寧都縣人民政府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推動基本煙田永久保護制度建立,科學推行煙稻輪作,穩定提高耕地質量,提升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建立和諧共生的煙糧種植關系,確保糧食安全。
在煙稻科學輪作上,寧都煙草推行兩種輪作模式。“一季煙一季稻”水旱輪作,無縫銜接交替種植,保障耕地不撂荒;或者“一年煙一年稻”隔年輪作,再配套油菜等其他作物種植,拓寬增收渠道。兩種輪作方式,都有效促進了煙稻產業雙豐收。
“煙葉種植施用大量有機肥,肥效持久,可降低后茬水稻種植成本,提高水稻產量;同時輪作模式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穩產穩收;且稻草還田技術,又促進了土壤環境的改良,為來年煙葉生產打下良好基礎。”鄧紹云不由地講出了煙稻輪作的優點。
在前些年的煙稻輪作交替時節,搶采、搶種問題較為突出。寧都煙草抓住矛盾焦點,通過與鄉鎮政府、村委會等協商,引導煙農與田主約定適宜的租賃期限,確保錯峰采、種。
同時,合理規劃煙葉與水稻種植時間,引導煙農適當提早移栽煙葉,給予煙葉充分成熟時間,在確保上部煙葉充分成熟采收的前提下,開展煙后稻的種植。
在穩定糧食生產上,寧都煙草積極作為,充分發揮黨員戰斗堡壘作用,彰顯煙草人的責任與擔當。
連續兩年,寧都煙草組織黨員干部深入掛點的鄉村振興村-長勝鎮水樅村開展“黨員干部進鄉村下稻田”助力早稻生產志愿服務活動。黨員志愿者們下到田間地頭,擼起袖子、挽起褲腳、揮起手臂,幫助農戶插秧,解決早稻生產人力不足的問題。
圖為寧都煙草志愿者到農田開展助力早稻生產活動
現如今,早稻已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寧都煙草駐村干部正在積極推動早稻收割工作。
據悉,2023年寧都縣共計種植煙葉8300畝,預計產量2.26萬擔,可實現產值3900萬元以上。同時,煙后稻種植面積預計7000畝,能為煙農增加700余萬元經濟收入。煙稻共發展,有效促進了煙農增收、產業增效、鄉村振興,為煙農織就致富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