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陣雨過后,陜西省延安市富縣牛武鎮寺莊,6臺微耕機來回穿梭在百畝連片煙田里,忙而有序地進行著中耕除草作業,一派生機勃勃的繁忙景象。
“以前中耕,沒有合適的機械全都靠人,費時、費力,一個人一天也就鋤2畝,有時還得雇人。現在好了,有了這個微耕機幫忙,我種的50畝烤煙4天左右就中耕完了,方便快捷、省時省工,中午還可以休息,早晚出來干活就行了,閑了還可以零工,掙點閑錢。”延安市富縣張村驛鎮王家莊村張財富高興的說。
延安煙區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在丘陵緩坡從事煙葉生產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生產效率低。大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讓煙農種煙省時省力、降工減本是延安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近年來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前幾年我們種煙機械化程度不高,家里勞力少,我們老兩口年齡也大了,每當移栽時就愁得不得。后來,煙草公司推廣起壟機、覆膜機的應用,栽煙省工省時、效率高,我們再也不愁了。”延安市黃龍縣崾崄鎮省級五好家庭農場主楊保全說。
2021年以來,延安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深入開展農機農藝現狀調研,在盤活存量機械的基礎上,圍繞煙葉生產“耕種收、苗管烤”6個作業環節,引進成熟適用機械,加強煙葉移栽關鍵環節不適用農機改造。
同時,延安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根據農機應用情況持續改進農藝標準,切實解決了農機與農藝“不匹配”問題。
延安市富縣煙農應用覆膜機進行覆膜作業
農藝宜機化是實現農機農藝融合的基礎。延安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兼顧煙葉生產質量提升和農機應用推廣,持續修訂煙葉生產農藝技術標準,構建科學合理、重點突出、導向明確的區域統一標準體系,抓住農藝農機融合的關鍵點;以煙區地形地貌為基準,圍繞育苗、田間管理、烘烤三大作業場景,將農機作業規程、農藝標準、物資規格“三統一”作為重點,梳理優化現有機械,完善現有農藝標準,全面推進農機與農藝的深度融合。
延安市寶塔區局(分公司)改造的起壟挖坑一體機
曾經,延安煙區起壟高度標準是25cm,在實施農機農藝融合過程中寶塔區局(分公司)創新改造雙行起壟挖坑一體機,在綜合統籌農機動力、農藝要求、工作效率后,將膜下移栽技術規程中壟高標準調整為20cm。通過技術標準持續調整和農機創新改造,起壟移栽效率提高2倍以上。
此外,延安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號召員工發揚首創精神,組織基層單位引導合作社、煙農改造農機,共改造起壟、覆膜機55臺、起壟挖坑一體機2臺,購置起壟挖坑機3臺,有效解決適應性匹配問題。2023年煙葉膜下移栽期間,機械化起壟率達到100%,機械化覆膜率達到90%以上,施肥起壟覆膜環節畝均減少用工2.57個,節省用工成本1,463.84萬元,戶均節省用工成本2.37萬元。
延安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經理王林表示,下一步將全面落實煙葉轉型發展工作要求,狠抓煙葉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綠色化、信息化、規范化落地,穩步推動煙葉生產工作高質量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