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載豐收終遂愿,辛勤換得滿庭香。時下,江西贛州煙區已進入煙葉收購期,來到石城縣橫江鎮煙葉收購站,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豐收與繁忙的景象,一輛輛滿載著金黃色煙葉的車輛緩緩駛入煙葉收購站,煙農按照預約順序依次交售煙葉,看著自己一年的辛勤汗水化作滿滿的收益,個個喜笑顏開。
“我今年種了50多畝烤煙,收入大約有24萬元,煙葉品質比往年要好很多,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正在卸載煙葉的石城縣橫江鎮煙農劉謨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煙站收購區,空氣中彌漫著煙葉的醇香,煙農們將初分好的煙葉一捆捆卸下,由小工搬運至分級臺讓專業化分級隊員分級,分級好的煙葉裝框放置傳送帶上,一框框黃燦燦的煙葉沿著傳送帶自動前行,經煙葉主檢評定煙葉等級、過磅稱重后,直接送到打包區進行打包。倉管員使用賦碼機分包賦碼,將一張張帶有二維碼的標簽縫在煙包上,同時,登錄煙草生產經營管理一體化平臺查看上傳的收購和庫存數據。
專業化分級、自動稱重、賦碼成包、數據上云……整個流程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圖為煙葉收購站工作人員正在對煙包進行掃碼出庫。
2019年以來,贛州市煙草專賣局開始探索煙葉收購全程質量追溯信息化管理,經過4年實踐,總結出了以“一包一碼一平臺”信息化應用為核心的煙葉收購新模式。如今,該模式已推廣到全市29個煙站,通過將“煙葉二維碼信息標簽”技術應用到煙葉收購環節,實現了以煙葉質量管理為核心的全程質量追蹤,推動煙葉原收原調走深走實。
“信息化帶來了高效率,現在只要掃一掃這個二維碼,就能看到每包煙葉的等級、種植者、定級員、打包員等信息,不僅能分析煙農的種植情況,還能掌握各工作環節的動態,追溯質量源頭。”石城縣橫江煙站站長賴大森介紹道。
“碼”上見效,全程追溯。這就是贛州煙區近年來煙葉收購工作的新常態。
在此基礎上,今年,贛州市煙草專賣局推行使用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并采用28級新國標評級開展煙葉收購。
為保障煙葉收購平穩有序開展,贛州市煙草專賣局采購29套一體化平臺硬件設備分配到各煙葉產區,完成好系統搭建、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等,按照“行業云+省級云+打掃碼設備”部署,系統接入行業一體化平臺,鏈接“市、縣、站”三級數據,實現信息資源集成共享。
進入平臺后不僅可以實時查看整個煙區產業鏈數據,分析研判產業發展趨勢,把脈問診,確保科學決策,還能準確掌握各個產區生產情況,對煙葉收購進行統一指揮調度,加快推進煙草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贛州市煙草專賣局提早謀劃,精心部署,做足煙葉收購前的準備工作,針對平臺使用和煙葉評級進行系統培訓,確保各崗位人員深入細致地掌握好相關要求。
圖為石城縣煙農到煙葉收購站交售煙葉
收購推行“約時定點,輪流交售”工作模式,煙農交售煙葉前在微信群內提前預約,收購站根據煙農預約情況和分級服務能力,合理安排煙農交售時間與順序,煙農則按約定時間運送煙葉到指定地點,實現錯峰交煙、到站即售。
收購期間緊盯煙葉質量,加強質量管控,在進站初檢、專分裝框、評級入庫等關鍵環節強化管控措施,收購全程進行視頻監控,層層落實責任,嚴把質量關,杜絕內外勾結、收購“人情煙”“關系煙”“面子煙”,確保產區間平衡、批次間穩定,以滿足工業質量需求。
“我剛剛交售完59擔煙葉,整個過程大概2個小時左右,相較往年時間縮短了不少,不用排隊,感覺十分便利。”石城縣橫江鎮煙農劉繼清高興地說道。簡便、快捷的預約交售方式讓他的心情十分愉悅。
據悉,2023年贛州烤煙種植面積11.06萬畝,計劃完成烤煙收購任務28.15萬擔,預計實現產值4.87億元以上。目前,煙葉收購工作正在平穩有序推進當中,預計10月中旬前完成全部收購任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