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煙葉采完后,我又在煙田里種了70畝蔬菜和120畝小麥,收入50萬余元。”近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市黎溪鎮鹽河村13組的煙田里,正在采摘煙葉的煙農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饒大隆高興地說,“今年,我還計劃再增加點輪作面積。”
進入“十四五”以來,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天府第二糧倉”規劃部署,圍繞“煙農即糧農、煙田即糧田、煙區即景區”的發展目標,積極探索“以煙促糧、以煙穩糧、糧煙融合”的涼山方案,打造了基本煙田糧煙、煙菜等輪作套種模式,牢牢守住了國家的“糧袋子”,充實了煙區群眾的“錢袋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挖掘綜合產能,夯實發展基礎
糧煙融合發展,高標準煙田是基礎保障。
從去年6月開始,根據涼山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與州自然資源局密切合作,逐步將全州200萬畝基本煙田充分融入基本農田規劃,積極推進煙田與農田重合,走實以煙固田之路。
“我們將煙葉產業納入全州大農業發展體系,聚焦糧煙輪作,完善保護制度,努力推動基本煙田與‘三區三線’國土空間規劃并軌及電子地圖標注,建立‘州—縣—鄉—村—組’五級協同聯動保護機制,實現煙田農田‘一張圖’管理。”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科副科長荀廷軍介紹,對于重合的基本農田和基本煙田,煙草部門配合地方政府部門整合各項資源,一方面,升級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補上土壤改良、宜機化改造等農業現代化管理短板,全面提升糧煙耕地綜合產出效益;另一方面,立足“高產穩產、宜機宜耕、抗災保收”,將病蟲害測報、綠色防控、面源污染治理等技術覆蓋糧煙融合種植區,推動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生產。
面積、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機制,實現了糧煙耕地共養共享、共管共用,為糧煙融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煙田肥力不斷提高,機械耕作也方便,種煙能掙錢,我們當然愿意種煙;采收完煙葉種植小麥、秋豌豆能增產增收,我們也樂于種糧。”在會東縣嘎吉鎮的現代煙草農業園區,嘎吉村6組煙農楊安明對于糧煙融合有著自己的認識。
穩住基本煙田并持續提高煙田綜合產能,確保煙農種煙、種糧收入有保障,涼山煙區以煙固田夯實了糧煙融合發展的基礎。
科學布局產業,推進協調發展
糧煙融合必須是高質量融合發展。
涼山煙區堅持以煙穩糧、以煙促糧思路,按照“煙草公司+龍頭企業+煙農合作社+煙農”運作模式,探索訂單生產、基地供應、股份合作、產銷一體梯次化發展模式,形成土地資源、種植規模、產業收益“三穩定”的煙區綜合體建設模式,持續推動糧煙生產基地化、產業布局特色化、生產技術綠色化、經營模式集約化、服務方式現代化,奮力推進糧煙相互促進、互為保障、良性循環。
9月的涼山煙區,正值煙葉成熟采烤季節,在會理市益門鎮龍泉村,煙農們采下一片片綠中泛黃的葉片運往附近的烤房群準備烘烤。
“我們這里光熱水條件好,去年采完下部煙葉,我在煙田里套種了25畝大豆,增收2.5萬元。”龍泉村7組村民夏德軍說,市農業農村局和煙草公司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在大豆種植管理期間還經常組織專家下田現場指導,他自己也摸索出了一些管理經驗,今年將繼續套種大豆,爭取再有個好收成。
地處山區的涼山,各個煙區地方小氣候存在差異,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立足煙區地域、氣候等因素,堅持突出地方產業特色,合理規劃布局糧食、蔬菜等輪作套種作物,確保糧煙融合發展融得好、產能高、品質優。
堅持煙后作物以糧為主,兼顧其他,涼山州南、北、中、西四個煙葉產區,水稻、小麥、玉米、蕎麥等糧食作物以及果蔬、油料作物等產業布局各有側重。在豐富當地群眾“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油瓶子”的同時,涼山特色農產品也出山出川,進一步為涼山廣袤的煙田注入了融合發展的強大動能。
2022年,涼山煙區通過在煙田內實施輪作、套種、間作模式共種植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28.45萬畝,實現總產值3.54億元。
健全保障體系,護航穩健發展
分解組裝、高炮緊急啟用、炮手協同操作、彈藥裝填、角度調整……
日前,在寧南縣騎騾溝鎮,寧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協同縣氣象局聯合開展精準防雹作業培訓。實操演練環節中,防雹作業人員專業規范的操作得到了在場技術專家的贊揚。
2019年以來,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在全州煙區穩步推進精準防雹體系建設,經過多年持續改進,現已形成完善的監測、預警、指揮體系,并建成防災減災三級指揮平臺,在有效降低了雹災對煙葉生產影響的同時,也保證了煙區同季節糧食、蔬菜等作物的安全。
精準防雹僅僅是糧煙融合發展保障體系的一個方面。為營造穩健的糧煙融合發展環境,近年來,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協同地方涉農部門,協力在防災減災、組織保障、政策支撐、隊伍建設、技術服務、綠色生產等方面加大整合力度,持續提升保障資源融合度、使用率。同時,他們還積極打造糧煙融合示范區,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將一系列政策、管理、技術等保障服務體系逐漸向大農業生產延展,有力助推了煙區糧食、果蔬等煙后作物產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的產業鏈是支撐并推動糧煙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圍繞糧煙融合發展產業鏈,涼山煙區持續采取強鏈、補鏈、延鏈等措施,以穩健的產業鏈助推糧煙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作為地方特色產業之一,涼山州基本煙田內常年種植30萬畝苦蕎,年產量5萬噸左右。為提高煙田苦蕎種植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今年2月,涼山州局(公司)制定了糧煙融合種植區苦蕎生產技術標準以及苦蕎苗芽烘烤技術標準,將苦蕎種植與地方龍頭企業的苦蕎產品生產、物流等穿珠成鏈,形成一條產供銷完善的產業鏈,助推“涼山苦蕎”這一特色糧食作物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組織、政策、設施、技術、產業融合既是保障又是動力,互融互促推進糧煙融合效益日益提升,進一步激發了煙農的種糧、種煙熱情。
2023年,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謀劃布局煙后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5.9萬畝,預估總產值3.73億元。
“圍繞煙田做文章,我們堅持把煙葉生產融入國家重農抓糧大格局,主動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持續探索糧煙共生模式,進一步加大探索完善糧煙融合發展,努力提升糧煙協同發展質量,奮力推進涼山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對于煙區糧煙融合發展,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分管煙葉副經理錢宇如是表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