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收到,陌上壟間開懷笑。
走進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平梁鎮清河村,雖然煙葉采收已接近尾聲,但田間地頭還是一派“煙閑人不閑” 的繁忙景象。
“你看我這壟上種烤煙、壟溝栽紅薯,烤煙收獲后再挖紅薯,現在是鼓起‘錢袋子’裝滿‘糧袋子’。”放眼望去,百畝紅薯秧“碧葉連天”,一壟壟紅薯長勢喜人,清河村煙農黃明偉開心地說。
黃明偉(右)翻看紅薯長勢?攝影?張倩
“一塊好田如何既種出好煙,又產出好糧?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套種、復種就能實現。必須根據土壤、氣候等因素,再加上不同煙糧油蔬薯輪作、間作等復種方式,對煙葉生產質量效果及煙田復種指數的差異影響進行綜合考量。”漢陰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鄧昌斌說。
為帶動群眾開展好煙糧協同發展,真正實現“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糧煙融合、一體發展”,該局組建了由公司牽頭,專業人才、科研機構、合作社等多方技術力量共同參與的課題攻關隊伍,專題研究在煙葉產區開展煙糧(油)協同多業融合的探索。
“打造‘煙葉+紅薯’新模式,我們發現壟上種烤煙、壟溝栽紅薯的生產管理方式不僅可以固氮養肥地力,保墑抗旱,還可以有效防止根莖類病害的發生,改善煙株生長環境和用工人員的作業條件。可以實現一地多產、一田多收,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雙豐收’目標,為煙農增收拓展新路子。”鄧昌斌介紹道。
“一開始我們也擔心,害怕兩頭都搞不好,別得了芝麻丟了西瓜。在煙站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我們開始套種。你看這長勢,真不賴!”,黃明偉一邊高興地說一邊在地里撥開一簇紅薯秧,掀土、抖動,不一會兒,一個個鮮紅飽滿的紅薯破土而出。
金燦燦的煙葉已經出了爐,沉甸甸的紅薯也豐收在即,如何把這些豐收的果實變成真金白銀,是漢陰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面對的第二道“關卡”。
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的高質量發展思路,漢陰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清河煙區產業綜合體為載體,在清河村牽頭成立了金葉香農民專業合作社,統籌組織開展煙糧、煙薯套種后期銷售工作。
據了解,今年清河村種植烤煙955畝,預計可實現產值400多萬元,村內示范推廣套種紅薯470畝、大豆100畝、小白菜50畝、櫻桃蘿卜50畝,復種甘藍50畝,輪種有機稻350畝、油菜200畝,預計一畝地平均可為煙農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
“合作社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全程技術服務,今年還搞了個‘雙合同、雙訂單’試點,煙葉不愁賣,紅薯現也被提前預訂了,看來今年總收入18萬元的目標肯定能實現。”黃明偉對煙糧融合的“錢”景充滿了希望。
農田提標準,良田種良種,增收底氣足。漢陰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將推進煙糧油蔬“雙優”工程,賦能形成煙糧、煙經融合共生、互促互利的新局面,積極探索“煙糧菜多業融合、農旅商多元增收”的發展模式,蹚出鄉村振興致富新路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