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高標準農田轉變為高標準煙田,走產業結構調整之路,算是走對了!”“我把劣勢產業、淘汰產業用地轉變為煙葉產業用地,目前看,比較效益只會好不會差!”“我把荒地變為煙地,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致富奔小康之路定會越走越穩!”
初秋時節,漫步河南盧氏廣袤天地,映入眼簾的是處處青綠、處處金黃,聽到的最多話題無不與采烤煙葉有關。人努力,天幫忙,外加煙葉種植改良技術加持,今年盧氏煙葉長勢喜人,煙農個個笑逐顏開。
盧氏縣煙葉種植始于1982年。在逾40年種煙歷程中,一任干給一任看,一級帶著一級干,接力棒上傳經驗,硬是把廣袤大地開辟成了煙葉大縣。
隨著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進程的日益深入,特別是隨著為開啟豫煙圖強新篇章做出盧氏煙葉應有貢獻新定位的提出,同時也隨著該縣進一步做大做強煙葉產業鏈決策部署的深入實施,“在哪兒種煙”難題,形成鮮明問題導向,被該縣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
去冬今春,盧氏縣圍繞“在哪兒種煙”難題,從上而下開展了深入調研、深入思考?!啊谀膬悍N煙’難題,實質上就是優化煙田種植布局調整問題,也就是歷任煙草開發指揮部多年來想解決而未解決得了的煙田輪作調茬問題。我們不妨充分利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利好政策,從‘三招’入手,把高標準農田轉變為高標準煙田,把劣勢產業、淘汰產業用地轉變為煙葉產業用地,把荒地變為煙地,以此解決這一難題,夯實煙田布局好中更好、優上更優?!北R氏縣煙葉生產服務中心主任兼盧氏縣煙草開發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曲冉一語切中要害。
問題癥結找到了,解決路徑有了,各產煙鄉鎮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地開展了落實行動。官道口、東明、范里、文峪等鄉鎮,用鉤機把荒地深翻出來開墾成了新煙田;沙河、潘河、范里、磨口等鄉鎮,把辣椒、果樹等劣勢產業、淘汰產業用地轉變為煙葉產業用地;杜關、橫澗、木桐、官坡等鄉鎮,把高標準農田轉變為高標準煙田。多頭用力、多方聯動下,盧氏縣今年新開發煙田16745畝,同比增加4067畝;建成高標準示范方49個,面積達2.3萬畝,同比增加4000畝;發展新種煙戶346戶,面積達8471畝;千畝村數量同比增加8個,萬畝鄉數量同比增加2個。
在調整煙田布局的同時,該縣還全方位開展“常規+超常規”配套技術宣貫及應用,使井窖式移栽技術、增施有機肥、豆漿灌根、揭膜培土、綠色防控等常規技術推廣應用率,良種種植、全生育期追鉀、二次打頂和輕打頂、上六片帶莖砍烤等非常規技術推廣應用率,得到了較大幅度增長,為培育“中棵煙”、穩步提升煙葉內在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一大批新老煙農學技術用技術熱情空前高漲,一個大打煙葉產量質量翻身仗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