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徐亞廳接過父親手中的煙苗,從返鄉青年變成了“新農人”。憑借能吃苦、愛鉆研、敢拼闖的沖勁兒,種植烤煙的第一年,收入就近8萬元。
徐亞廳在烤煙大田里實施機械化作業(資料圖)。
今年25歲的徐亞廳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仁和鎮徐家坡人。2017年,19歲的徐亞廳懷著“致富夢”加入進城務工隊伍,但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和背井離鄉的孤獨讓徐亞廳萌生了回家創業的想法。“回來吧,現在國家政策好,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又到位,收入有保障。”有著30多年種植烤煙經歷的父親對他說。
雖對種煙從小耳濡目染,徐亞廳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依然遇到了許多問題。農時、長勢、肥料、病蟲害防控、烘烤、分級等方面的技能和經驗都需要積累。
在煙葉工作站 “ICIS”差異化服務工作模式下,徐亞廳成為了重點服務對象。煙站為其提供“保姆式服務”,“手把手”教種植,在家人和煙站的支持下,他逐漸在烤煙種植業站穩了腳跟。
徐亞廳在煙地里放芽繭蜂(資料圖)。
徐亞廳自己上網學習種植小知識,積極參加煙站組織的技術培訓,虛心向煙站技術人員和老煙農請教種植技術。參加全鎮農機農藝融合現場會后,徐亞廳體驗到機械化培土、覆膜的高效率,主動申請參加農機操作培訓,并購買培土機,租用覆膜機。農機除自己煙田使用外,還通過為其他煙農培土、覆膜增加收入,服務面積40余畝。
種植烤煙的第一年,徐亞丁收入近8萬元,這讓他信心大增。2024年種植意愿調查中,他意向種植20畝。“徐亞廳這個小伙子不錯呢,新技術學得快,吃得苦。”仁和鎮徐家坡烤煙輔導員段義德說道。
徐亞廳種植的豌豆已經掛果(資料圖)。
烤煙收種結束,徐亞廳還接著發展豌豆種植。眼下,他種的15畝豌豆開始掛豆包,過不了幾天,第一批青豌豆便可上市,預計收入可達7至8萬元。
在施甸縣,像徐亞廳這樣返鄉發展農業生產的年青人越來越多,科技興煙的腳步也越來越快,無人機植保、田間地頭機械化作業“科技范兒”十足,更多的鄉土產業致富帶頭人正在農村扎根。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