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悄然而至,除了黑夜比以往來得早一些,在祖國的西南邊陲,似乎還沒有感受到冬天應有的溫度。
“85后”小伙杜永順,家住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德厚鎮湖海村,家門口的新型移動烤房里,還縈繞著煙葉烘烤的清香,提醒著人們煙葉收購才過去不久。
正午時分,杜永順忙完地里的活計剛回到家。“今天把地里的煙稈都清除了,算是完成了一年的種煙任務。”說罷,從那臺鮮紅的輪式拖拉機上跳下來。回想起收購季的忙碌,杜永順和妻子默契地看了看對方,讓人感受到了別樣的甜蜜。
采收時節,杜永順總會帶著媳婦和父親,趁著天沒亮就來到煙地里。采收任務重的時候,還要請上三四個村里人來幫忙。太陽當頭前,采收工作基本完成,杜永順就會開著拖拉機,把一筐筐滿滿的鮮煙葉轉戰到烤房群。浸濕衣服的汗水、靈活的身姿、爽朗的笑容,無不彰顯著這個30多歲年輕人的青春與活力。
杜永順(右)和妻子羅秋。
趁著吃午飯的空當,杜永順聊起了他的烤煙致富路。
2015年,26歲的杜永順有了自己的小家。受到父輩影響,夫妻二人選擇種植烤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積累了8年的種植經驗,杜永順也已經是村里叫得上名號、年紀輕輕的“老煙農”了。
分戶的時候,杜永順名下有20多畝土地,這幾年由于“旱改田”政策需要,名下的土地都統一進行流轉。按照烤煙輪作要求,他每年都要四處張羅著適宜的種煙地。地塊選得好,烤煙收得早。“今年我種了兩塊地,一塊就在水池邊,一塊離水源也不遠,所以今年的旱情,對我影響不大。”看杜永順欣慰地笑了笑,“我們跟著煙站技術員的指導,按節令要求完成移栽,加上水肥、中耕及時跟上,現在整體看來,煙葉質量都還不錯。今年畝均收入4900元多,比去年又高了300多元,明年更有信心繼續種煙了。”
廚房門口,杜永順的父親在收拾著東西,一個有三面的木箱上,架著一個可自動下壓的小機器。
“這是家用液壓機,把煙葉壓緊,更方便捆綁、存放和搬運。”相比以前用人工壓實煙葉,用液壓機省時省力,分揀速度更快,“非常實用”,杜永順這樣評價。
父親杜光明補充道:“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對于這些新東西,什么都愿意試試。不只這個,拖拉機就換了7臺啦!”
種煙8年,換了7臺拖拉機,確實很有自己的想法。
“我是把種煙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的。這些機械就是我事業上最大的幫手,既然不合適,當然要及時更新。”杜永順的語氣中帶著滿滿的堅定,還有一絲自豪,“這臺拖拉機3年前買的時候是15萬,今年漲到了20多萬,轉手一賣還可以賺一筆呢!”杜永順說,開著這臺拖拉機,通過幫別人翻犁、耙地等,每年還可以幫他盈利7萬多元。
“還有呢,”杜永順指著整理存放好的一臺器械說,“那是無人機,去年花了7萬多買的。”雖然購買的成本有點高,但都是他的“有力幫手”。據杜永順介紹,現在村里的農戶對無人機飛防技術的認可度都比較高,不僅是種烤煙,種玉米、紅薯、山藥、辣椒,還有各種果樹等等,都會采用無人機來噴施農藥。不僅速度快,成本低,關鍵是噴施效果有保障。今年,無人機已經為他帶來了3萬多元的純收入。
“操作無人機是要考證的,雖然對我來說考這個證并不難。”介紹完無人機,杜永順還不忘強調一下他是持證上崗的。
這幾年賣煙收入基本穩定在20多萬,更加堅定了杜永順繼續種煙的想法。“現在上有老下有小,也沒想過要出去打工,就在家踏踏實實種煙,把老人、孩子都照顧好了,挺好的。”杜永順對未來的路很明確。
杜永順表示,有信心種出好煙,更要有適宜的土地作支撐,接下來要趕緊把明年種煙的地塊落實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