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認真貫徹落實“以煙穩糧、以煙促糧”工作要求,結合費縣本地生態特色及優勢農業產業,探索實施了“2+2+3”煙薯“綠茵場”種植模式,為構建“糧煙共生、區域輪作、雙促雙優、產業融合、循環發展”的新型耕作制度探索了新路徑。
開展“兩個融合”,推動土地長效利用。費縣南部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產業,優勢產業作物為紅薯、金銀花、核桃等。近兩年,金銀花、核桃因品種陳舊,效益日趨降低,紅薯產業逐步興起。費縣縣局(分公司)積極與地方政府共謀糧煙融合發展格局,針對煙葉、紅薯對輪作換茬要求高的現狀,創新提出煙薯“綠茵場”種植模式,即開展煙薯2∶2帶狀間作種植,實現地塊間連年小輪作,解決了連年土地流轉的問題,實現了土地的長效利用。該縣局(分公司)還與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一道開展煙薯間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聯合社會農業公司集中改造、研發了適配帶狀種植作業的中小型中耕機、培土機、地瓜采收機,有效推進了“綠茵場”內的農機農藝融合發展。
打通“兩個渠道”,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為保證糧煙雙優雙促健康發展,費縣縣局(分公司)重點圍繞紅薯的產供銷鏈條,引入費縣金秋、金滿田紅薯專業合作社作為薯苗供應商,引導煙農、薯農開展煙薯雙作物種植,通過多方招商、優勢對比,與泗水金豐淀粉有限公司簽訂了紅薯收購協議,打通薯苗供應和紅薯銷售“兩個渠道”。開展訂單化種植,破解薯農自育薯苗質量差、所產紅薯銷路窄的問題,實現了煙薯兩個產業的同向發展。
發揮“三個優勢”,實現“三個穩定”。煙薯“綠茵場”種植模式將政府、行業投資建設的水、田、路、管網、烤房等配套設施作用發揮到最大,穩定優質土地;依托規模化、集約化種植模式,機械化生產作業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農民收入得到提高,保障了煙農、薯農的隊伍穩定;完善供苗、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產業鏈條,專業團體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煙薯種植效益得到有效保證。
2023年,費縣縣局(分公司)在劉莊鎮、新莊鎮、馬莊鎮、石井鎮等鄉鎮集中打造了煙薯產業融合種植帶10300畝,大力推廣“綠茵場”種植模式,煙葉、紅薯長勢喜人,種植效益明顯提升,畝均效益較單純種植煙葉增加290元以上,較單純種植紅薯增加420元以上,為推動煙葉和本地優勢農業產業蓬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煙薯“綠茵場”種植帶一角。 武博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