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冬耕深翻時節,在貴州省開陽縣馮三鎮毛坪村,煙農楊雨正在田里來回穿梭,忙著翻耕煙田。“我以前不知道翻地過冬、來年長瘋的農諺。后來,在煙站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才知道冬季深翻煙田對來年的煙葉生長可有用了。我這兩天就可以完成明年60畝煙田翻耕了。”楊雨邊忙碌邊算計,似乎算出了來年的好光景。
楊雨口中念叨的煙站,正是榮獲了貴陽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的馮三煙葉站,近年來成了當地煙農致富路上的“好專家”和“金管家”。
種好金葉子 鼓足錢袋子
“煙葉是我家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年都有10多萬元收入,我現在種了80多畝煙葉。” 馮三鎮墮秧村煙農林國坪粗略盤算了每年的種煙收入。這樣的煙農在傳統的種煙大鎮馮三鎮有271戶,這里有一批種煙幾十畝、上百畝的“鐵桿”煙農。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開陽縣馮三煙葉站把煙葉產業的資源優勢和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結合起來,引導當地大力發展煙草產業,推進規模化種植、專業化服務、綠色化生產、機械化作業、數字化轉型,以煙葉產業現代化助推煙區鄉村現代化。2023年,當地煙農售煙收入3737.20余萬元,戶均收入13.79萬元。
每年8月,烤煙種植大戶葉于光的煙地里,村民們都會忙著將成熟的煙葉進行采摘、捆綁、搬運。“我家的200余畝煙葉,平時雇傭了10余名工人,采收時節用工量基本在20人以上,工資一天100塊錢。”葉于光說。
馮三煙葉站著力構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培育新型種植主體,引領煙農變身產業工人,農忙季節聘用當地農民進行煙葉分級、采收等工作,提供就業崗位,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目前,培育職業煙農28戶,產業工人120余名,服務面積1500余畝。烤煙不僅給煙農帶來可觀的收益,也幫助周邊農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送技到地頭 增收有盼頭
“現在烤煙用生物質顆粒烤房烘烤,既省時又省力。” 談到烘烤煙葉,煙農任軍其深有感觸。“以前的烤煙都是用煤,每隔兩個小時就要去查看,要定時清除煤灰、煤渣,衣服上全身是灰,又累又臟。”
馮三煙葉站大力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物質顆粒加工廠,改造傳統燃煤烤房232間,每炕煙節省成本350多元,大幅減少傳統燃料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強地膜、秸稈等廢棄物回收利用,推廣蠋蝽防治5000余畝,煙蚜繭蜂防治100%,生物農藥推廣80%以上,綠色防控走在農業生產前列。
種是金,管是銀,種植技術是關鍵。為提升煙葉的畝均產出,馮三煙葉站的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從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及分級售賣,全程進行技術指導,有效提高煙葉的產量和質量,保障農戶的收益和效益。
馮三煙葉站成功研制出《漂浮育苗新型抽水式晾盤煉苗技術》,每年為合作社育苗節約12.5萬元。研發出煙葉智能采烤掃碼識別技術,為煙農節約50余萬元。推廣使用無人植保機等新機具,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種植,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煙農年均節約成本3萬元。
融合產業鏈 致富有門路
時值初冬,育苗大棚外絲絲寒冷襲來,棚內卻是暖意融融、綠意盎然……“每年煙葉育苗和烤煙結束后,為了不讓大棚和烤房閑置浪費,我們就利用空檔期種植瓜果、菌菇等。”站長祝紫江介紹到。
馮三煙葉站構建以煙葉為主、多元經營的助農增收機制,組織煙農利用空閑育苗大棚等種植蔬菜、花卉、藥材等350畝。對接農投公司幫助銷售至學校、超市等,創收70余萬元,幫助農民從“一季來財”到“四季生金”。
同時,組織流轉土地3000余畝,用于煙玉輪作、煙蔬茬作、煙麥套作等高效農業種植,將土地復種指數提升至1.64倍,畝均產值提升至0.75萬元。開展麥套煙種植1000余畝,茬口種植蔬菜1100余畝,煙農增收22.5萬元,既種好“金葉子”,又滿了“米袋子”。
馮三煙葉站將致力于找到多種途徑拓寬煙農和周邊群眾就業和收入來源,彰顯農業多種功能、鄉村多元價值,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助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