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逢冬季農閑,走進湖南靖州縣甘棠鎮、新廠鎮、藕團鄉,隨處可見大片煙田正在進行年前翻耕,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為來年煙葉種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懷化市靖州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圍繞鄉村振興目標,結合靖州適宜種煙的良好條件,大力發展煙葉生產,努力提升煙農收入,為靖州縣鄉村振興跑出了“加速度”。
專業化服務“提檔”
“這段時間是年前翻耕的重要時期,每天都得呆在村里,發動煙農進行翻耕作業。”12月10日,煙葉技術員蔣師傅正在甘棠鎮龍鳳村里穿梭忙碌。
像蔣師傅這樣的技術員,在靖州縣還有8人,他們都經過專業化的培訓,擁有豐富的經驗,忙季全天候到煙田服務。從育苗、起壟、覆膜、移栽,到施肥、打藥、除草,再到采摘、烘烤、分級,煙葉生產的整個過程、每個環節,技術員們親力親為、呵護備至,徹底解決了煙農的后顧之憂。
靖州縣局(分公司)煙葉生產經營部門探索“專業化”的服務,不僅為每一個種煙村都提供了技術指導,而且還統一了全縣煙葉品種和種植標準,并在每年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培育職業煙農,煙葉產量和質量穩步提升。今年,全縣煙葉畝產量達2.41擔,畝產值3909元,戶均收入13.65萬元,同比增加10.4%。
“2024年,全縣煙葉種植面積達6000畝,要落實1.5萬擔煙葉收購計劃。”靖州縣局(分公司)煙葉生產經營部門負責人說到,“政府部門大力支持,專業化技術服務,職業煙農規模種植,靖州煙葉質量越來越好,種煙效益越來越高!”
規模化增收“加油”
橫江橋鄉楊某去年打工回來想在村里創業,他找到靖州縣局(分公司)駐沙堆村工作隊隊員老黃說:“干部,我想在村里搞點產業,你們幫我想想辦法吧。”了解到楊某的需求后,駐村工作隊發動他試種煙葉,落實種植面積,幫助他和煙葉技術員進行結對技術幫扶。了解到他資金也有缺口后,駐村工作隊還協助楊某辦好了小額信貸。
“今年種了40畝,純收入有8萬多元,種煙真是個好產業,明年我要種60畝!”楊某高興地向駐村工作隊說到。
去年,為了提高煙農的種植效益和積極性,政府及煙草部門追加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縣財政給予煙農20元/畝的種煙補貼和0.4元/斤的煙稅返回;煙草部門則對煙葉的收購單價進行了調增,對全縣煙用農資免費配送上門。
楊某把流轉的40畝土地全部種上了烤煙。在生產過程中,他嚴格按照煙葉技術員提供的技術方案科學生產,合作社牽頭組建的服務隊則從育苗、機耕、植保、采摘、編桿、烘烤、分級“一條龍”提供專業化服務。
片片煙葉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葉”,不光讓返鄉的楊某一家走上了增收致富路,也讓鄰村在外打工返鄉的曹某嗅到了煙葉的“香味”。
“我是去年才開始種植烤煙,種了20畝,毛收入有10萬元,把村里請的十幾個婦女工錢一結,也凈賺了5萬多元。”第一次就嘗到甜頭,向某今年又種下了30畝煙葉。
正在煙田里勞作的劉某是個勤快人,他在楊某的煙田里幫工,每天都能領到100-120元的工資,一個種煙季,到手的工資有一萬六七。
“種一片煙,富一方人。”縣煙辦工作人員介紹道,“種植烤煙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別看小小一張煙葉,從栽種到收購,工序繁瑣,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勞力。而這些勞力大都來自于村子周邊不能外出打工、留守的婦女和老人們。”
持續性投入“沖速”
沙堆村是靖州縣局(分公司)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村,隨著該村煙葉種植規模擴大,靖州縣局(分公司)加大了對村級煙基工程的投入。如今,沙堆村已經大變樣:寬闊平整的水泥路連通到每家每戶,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這樣的變化不僅發生在沙堆村,靖州3個主要煙葉種植鄉鎮都享受了這樣的福利。”靖州縣局(分公司)不斷加強對地方基礎設施的投入,既改變了煙葉生產條件,也帶動了當地農田水網、交通設施的變化。
漫步在靖州煙區的田間地頭,一條條新修的溝渠,編成縱橫相連的排灌網,好似一串串在田野里跳動的音符;一條條平坦的機耕路,把農田分割成整齊的方塊,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田園圖案;一群群密集型烤房,錯落有致地點綴在村外,更為鄉村振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新廠鎮炮團村,平整而筆直的機耕路通向育苗工場,工場門前淌過的小河經過水利部門整治后,河床兩側的水泥磚砌代替了原先的土坯;河流之上,交通部門出資,修建了一座堅固的水泥橋;水泥橋,把機耕路和育苗工場連接在了一起。
“這些工程,縣煙草局捐贈修建的大約占了三分之一,其余均為整合的有關部門涉農資金。”炮團村書記介紹,為保證煙葉生產,靖州規劃了“基本煙田、煙水工程、機耕路、育苗工場、烘烤工場”等基礎工程和相關配套工程。
隨著農田水網改善,靖州煙農們一改傳統的單一種植模式,實行“煙+晚稻”“煙+油菜+水稻”等多種輪作模式,實現了主業創收,輔業增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