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看這麥苗長勢,保證能安全越冬!”近日,在山東省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南丁家莊村田野,長得壯壯的麥苗依然綠綠的,劉龍飛走進田里仔細查看了麥苗長勢,心情非常好。
據劉龍飛介紹,這塊麥田是烤煙收獲完后播種的,他實行煙、糧輪作種植,利用手中掌握的土地,每兩年進行一次輪作,這樣,有利于改良土壤,讓自家農場的土地始終保持最佳狀態,能較好地解決作物長期連作病蟲害發生率高、降低施肥效率、農產品質量下降的問題。
而在七十公里外的諸城市賈悅鎮前張莊村,這里種植的丹參進入收獲期,人們正在忙著收獲丹參,種植戶忙著采收、晾曬,田野、村莊里一派忙碌景象。“丹參有吸收煙田鹽分的作用,且丹參喜肥,能有效降低土壤中因常年種植煙葉殘留的肥料,丹參茬是來年種烤烤煙的最理想土地。”正在忙著收獲丹參的李全說。
圖為:推廣一年兩收種植模式,實現煙田用養結合
著眼于煙葉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山東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全面實行“以煙為主”的輪作制度,突出煙葉種植在整個輪作制度中的主體地位,科學安排不同作物組合和耕種方式,除糧食、花生、地瓜等傳統輪作作物外,引導實行“烤煙—糧食—中藥材—烤煙”“烤煙—丹參(谷子)—烤煙”等若干大、小循環輪作模式,確保每2-3年輪作一遍,讓煙田在輪作中得到“休養生息”。
實行煙田輪作制度,只是諸城市局(分公司)堅持土地用養結合、推進土壤保育、促進煙葉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一項舉措。
如何科學合理使用土地,改善煙田土壤生態環境,保持土壤活力,是每個煙區都不可回避的問題。近年來,諸城煙區堅持土地用養結合,大力實施生態良田工程,綜合推進基本煙田土壤保育與改良,從根本上解決煙田土壤退化等問題,保持煙田良好生態,有效地促進了煙葉生產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
諸城煙區在通過輪作徹底解決連作的問題的同時,全面實施“減肥工程”,一方面,減輕對化肥的過度依賴,大力推廣餅肥、農家肥等有機肥使用,實施新型有機肥料替代,擴大使有機氮肥使用比例;另一方面,全面推行科學配方施肥,每年對煙田土壤進行一次集中“體檢”,有效地避免盲目施肥、過量施肥,做到精準施肥、平衡施肥, 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用量,減輕農業污染,提高煙葉質量的目的。
圖為:煙田增施有機肥料,改善土壤活力
與此同時,全面實施煙田深冬耕技術,土地封凍前對煙田進行深耕,耕層深度在30厘米以上,對疏松土壤、加厚耕層、提高土壤肥力有較好的作用;還大力實施綠肥種植翻壓技術,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積極加大煙田地膜回收利用力度,示范推廣降解膜使用,降低地膜殘留總量;積極開展撒施生石灰、生物菌肥利用等土壤修復與改良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通過堅持長年土壤用養結合,諸城煙區的煙田土壤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優質農產品產出能力明顯增強,煙葉質量和效果得到整體提升,煙農收入也實現了穩定而持續的增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