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煙是煙草生產的關鍵工序,也是碳排放較為集中的過程。通過減少烤煙過程中的碳排放,實現烤煙的綠色生產。基于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正在努力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在“碳峰值中和戰略”下,煙草業的綠色低碳轉型迫在眉睫。中國煙草提出,圍繞下一個五年規劃提出的綠色發展目標,加快產業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該倡議旨在加快推進綠色煙草農業,促進整個產業供應鏈的整體低碳轉型升級。
楚雄地區有著悠久的烤煙種植歷史。早在1613年,煙草在武定縣和陸豐縣成功種植,當時被稱為草巖。這個地區是云南最早種植煙草的地區之一。如今,楚雄已成為全省第二大煙草產區,支撐了彝族經濟社會發展,為彝族人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貢獻。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北部,地處內陸高原,90%以上的面積為山地和半山地。該地區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為烤煙的種植提供了理想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楚雄州以其優美的風景和良好的生態優勢,成為云南風景最優美的煙草產區之一。
近年來,楚雄煙草公司積極開發新能源電烤煙倉。為了降低電烤煙倉的能源成本,利用太陽能技術為煙葉烘烤尋找清潔能源,同時又具有冷藏和冷凍儲存的功能。楚雄州率先向全省“零碳”烤煙邁出了一步,旨在顯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目前,楚雄州煙葉烘烤以煤炭為主要能源,能耗高,效率低。煤炭燃燒碳排放量高,造成環境污染。此外,燃煤烤煙倉往往缺乏精確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導致烤煙過程中加熱快、溫度波動大、煙葉受損等問題。這些挑戰阻礙了綠色煙草生產的長期發展,因此必須向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過渡。
楚雄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2447小時,日平均日照時數6.7小時,是太陽能技術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當地政府,特別是茂定縣共和鎮,積極尋求資金,探索在該地區300個電烤煙倉上建設光伏電站。該倡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有助于減少碳排放和促進可持續能源實踐。例如,共和鎮天臺村60個電烤煙倉屋頂建設了光伏電站,裝機容量1076千瓦,光伏板1957塊,年平均發電量1506400千瓦時。如果完全并網,平均年收入將達到505,849元人民幣(70,933美元)。
共和鎮還創新地將電倉改造成因地制宜的多功能單元。36個電烤房安裝了制冷設備,可在煙葉烤制季節后作為冷庫和冷凍庫使用。這種資源的綜合利用不僅提高了谷倉的效率,而且還支持了該地區非煙草產業的規劃和發展,例如,為種植綠豌豆和綠蠶豆提供了新鮮的條件。
為加強烤煙管理,楚雄煙草開發了烤煙倉物聯網硬件設備。利用物聯網技術,烤煙技術人員可以通過手機實時監控烤煙狀況。他們可以調整參數,如干球和濕球溫度,提供精確的指導和實時監控。截至2022年底,已在4894個谷倉成功實施物聯網硬件設備,并與智能烤煙管理系統連接。
電能烤煙倉建成后,楚雄煙草公司加強了對煙葉烤煙團隊的培訓,重點關注電能烤煙倉的技術。烤煙技術人員最初在了解電烤煙倉的調試和使用技術方面面臨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楚雄煙草組織了多次培訓,以提高團隊對電烤煙倉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改進烤煙技術。
從2023年8月初開始,對電力、生物質和煤炭三種類型的烤煙倉進行了綜合效益分析。通過他們自己的實驗,煙農獲得了對電烤煙倉優勢的第一手見解。共進行了38次煙熏試驗。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分析揭示了三個關鍵點。
首先,電能烤煙倉的烤煙成本(包括電費和人工)為每公斤1.60元,明顯低于生物質烤煙倉(每公斤2.60元)和燃煤烤煙倉(每公斤3.30元)。與生物質和燃煤相比,電能烤煙倉的成本分別降低了66.5%和109.5%。
其次,對煙道養護損失率進行了分析。電能烤爐的損失率為4.88%,優于生物質烤爐(5.16%)和燃煤烤爐(5.8%)。與生物質和燃煤替代品相比,電能烤煙倉減少了5.7%和19%的優質烤煙葉損失。
第三,考慮了煙道固化的輸出值。電能倉的平均價格為每公斤31.16元,超過了生物質倉(每公斤30.5元)和燃煤倉(每公斤29.10元)。電能倉比生物質倉上漲2.23%,比燃煤倉上漲6.75%。
總體而言,與生物質和燃煤替代品相比,電烤爐顯著降低了烤煙成本,減少了烤煙葉損失,提高了煙草質量。此外,與生物質和燃煤相比,電烤煙倉每爐的綜合產值分別增加了2890.30元人民幣和4535.20元人民幣(按單爐650公斤干煙草計算)。與燃煤烤煙倉相比,該州3030個電烤煙倉的經濟效益有了顯著提高。
在生態環境效益方面,電能烤煙倉的運行實現了“零碳”排放的目標,標志著向綠色可持續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聯一國際、菲莫國際、普華永道到楚雄州考察考察電能倉建設。他們對這一創新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楚雄煙草公司成功駕馭了清潔能源烤煙的挑戰,引領行業走向“智能烤煙”。這一創新建立了“智能烤煙”的新服務模式,也促進了煙草種植區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煙農的收入,鞏固了扶貧成果,為鄉村振興做出了重要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