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煙田著新綠,稻花香里說豐年。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近年來,福建南平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發展戰略,在“煙糧輪作”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出一套具有南平特色的“煙稻協同”發展模式,形成煙糧一體的產業發展格局。
“巴掌田”變“連片地”高標準帶來高效率
南平地處福建省北部、閩江源頭,位于閩、浙、贛三省交界處,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特征,耕地資源十分有限。如何在增加耕地數量的同時,進一步向土地要產量、要效率,成為南平市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在邵武市古山村的一處田壟上,站滿了圍觀的群眾。在這里,十幾輛挖掘機、推土機所帶來的轟隆聲一刻不停,伴隨著暮色的降臨,一塊塊零零散散的“巴掌田”消失不見,原本坎坷不平的土地似乎變成了一望無際的平原。
“我們每天都在抓緊時間施工,進行田塊平整、路基整治、開挖溝渠等,進度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月底就能干完。”該村村支部書記何飛武介紹道,“原來的土地,東一塊西一片,連不起來,有些人嫌麻煩,慢慢的有些地就荒廢了。這下好了,煙草公司派來了這些“大家伙”,幫我們把土地進行集中連片改造,土地連成片之后,可以用大型農機進行集中作業,這樣老百姓種地更方便,荒著的土地也有人認領了。”
浦城縣前墩村土地整理項目。徐秉聰供圖
近年來,南平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先后建設高標準農田101.2萬畝。南平煙草先后在浦城縣等8個縣(市、區)與農業、國土部門聯合開展高標準農田(煙田)建設11個項目,高標準煙田1.56萬畝,助力農業增產增收。
“好煙種”加“好糧種”高種質帶來高回報
松溪縣登山村水稻制種基地。松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種煙嘛,我門清,像煙草公司最近幾年推廣的翠碧一號,就很不錯。可稻子嘛……這都多少年不種了,現在讓我們搞煙稻輪作,種啥?”正在耕作的松溪縣舊縣鄉的村民李老漢,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在推廣煙稻協同發展模式的初期,村民們對近年來新研發的水稻品種了解不多,對哪些水稻品種更適合煙后種植更缺乏認知。
“還好煙草公司給我們送來了種子,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好的收成”。李光順是舊縣鄉遠近聞名的種煙大戶,煙葉種植面積高達50余畝,煙稻協同試點工作開啟后,他和妻子主動參與,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試點第一年,畝均稻谷收入就達到了1400余元。
“真沒想到,每畝地還能多賺這么多錢!煙草公司既管煙種,也管糧種,確實幫了我們不少。”李光順高興地回應道。
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種業振興,深入實施種業振興戰略,夯實煙葉生產與糧食基礎,推動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南平煙草攜手市委、市政府、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及相關企業,進一步加強對本土特色優質煙種的研發與推廣,同時對60余個國家二級以上優質晚稻進行試種篩選,選出兩優1288、圣豐2優651等雜交水稻新品種,投入煙田進行試點輪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鄉村振興,正當其時。歷經數年耕耘,煙稻輪作已被南平市農民譽為致富增收的“天作之合”,“黃金搭檔”。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