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閑地不閑。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芷村鎮石馬腳村近千畝連片的糧煙協作(煙后豆)種植區內,沿著鄉間道路兩側,一溝溝濃綠的荷蘭豌豆葉里,一串串飽滿的豆莢映入眼簾,微微搖動著花與枝葉。
“這些豌豆是去年10月份播的種,今年春節前就可以采摘出售,現在接到的預定不少。”石馬腳村烤煙種植戶馬紹國在自家流轉的30畝荷蘭豌豆種植地里,邊采摘著第一茬粒粒飽脹的大豌豆,邊開心的說著。
石馬腳村地處蒙自市東南部山區,當地種植大枇杷、蔬菜、優質稻、烤煙等歷史悠久,在當地,村民們有利用枇杷、烤煙和小春作物之間的時間進行經濟作物套種與輪種習慣。其中,“烤煙+N”的多元種植讓農戶種植實現“一年二熟二收益”,有效助力村民增收、鄉村振興。
石馬腳村的“烤煙+N”的發展模式,也是近年來蒙自市煙區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蒙自市煙草專賣局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合作社組織、行業推動”原則,積極探索開展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并以此為依托推動“烤煙+N”多元產業發展,構建“烤煙+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形成了以烤煙為主、多產業促農村發展、多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的煙區產業發展新格局。
“通過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集中連片打造‘烤煙+蕎麥、豆類、玉米等種植規劃,并根據作物生長性狀進行連作、輪作,讓種植規模更穩定,質量也有了保障。”蒙自市西鳴普惠煙農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芷村鎮片區負責人鐘外元介紹道,目前“烤煙+N”多元化種植模式在當地已走出了路子。
如今,以合作社實施土地集中流轉,推動“烤煙+N”融合式發展,已成為蒙自市穩煙區、穩煙田的重要舉措。
“煙地套種、輪作的種植模式可提升生態環境和田地的可持續發展。種植烤煙時施用余肥可很大程度上滿足玉米、大豆、果蔬等農作物生長所需養分,實現烤煙與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雙提升。”芷村煙葉工作站負責人介紹。
產業融合興旺,也是鄉村振興的新喜悅。近年來,蒙自煙區立足“三農”大局,把產業融合發展作為穩固煙葉基礎、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把煙田保護納入耕地保護的大規劃,把烤煙生產納入重農抓糧的大格局,有力發揮產業綜合體引領帶動作用,以產業扶持協同,生產服務共享、技術理念共享,為老百姓種地上了“雙保險”,收入穩增收,實現了煙葉高質量發展與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