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煙農,一切依靠煙農。一切為了煙農,就能從內心激發出攻堅克難的無盡動力;一切依靠煙農,則能推動煙葉生產標準化水平實現穩步提升。
天寒地凍早,總結正當時。在山東濰坊煙區,各基層煙站的煙葉生產技術員深入各植煙村,深入煙農家中,圍繞煙農植煙效益提升的全環節和各方面,談體會、聊感受,說經驗、找差距,一點一滴求改進,步步為營促提升,有針對性做好下步煙葉生產工作蓄力蓄能。
圖為煙葉生產技術員(右)正認真驗收煙田翻耕質量
“老吳,化肥、大豆我都準備好了,你看我還需要準備什么?”近日一天上午9點20分,山東濰坊安丘市官莊鎮草坡村煙農李德明見山東濰坊安丘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官莊煙站煙技員吳希瑞上門指導,便趕緊問道。
“老李,我看你準備得已經比較齊全了,但化肥要注意防潮,大豆使用前要注意發酵。大豆發酵時一定要把握住火候,如果發酵的程度過大,就會影響肥效的發揮;反之,如果發酵的程度過小,用到地里則可能會造成傷害。”吳希瑞仔細回答說。
“老李,今天我來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總結經驗做法、查找問題不足,好的經驗咱們要繼續堅持,差的方面咱們要不斷改進,只有這樣,才能把經驗總結好,把來年的效益提升好。我先幫你找幾條。”吳希瑞打開了話匣子,“老李,我認為你的經驗有這么幾條:一是在選擇煙田地塊上用心,能夠選擇適宜的茬口地塊,對前茬作物、肥料施用情況心中有數,并且還能輪作到位。二是對煙站推廣的新技術、新措施用心落實,無論是膜下井窖移栽、雙色膜推廣還是滴灌帶使用等,都能結合自身的實際,主動抓好落實,促進了減工降本、提質增效。三是能夠堅持技術落實、管理提升一起抓,提升了生產水平。老李,你也找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我認為差距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我作為一名老煙農,思想比較保守,對一些新技術、新措施還是落實得慢了些,由于思想保守,自認為靠經驗種植就沒問題,所以與其他村的煙農溝通交流不多,人家的好經驗、好做法沒有及時進行消化吸收。二是在不適用煙葉處理方面做得還不夠到位,一些下部煙葉舍不得處理,烤也沒烤出質量來,無形當中增加了烘烤成本,還影響了中部煙葉的開秸開片。”
你一言、我一語,倆人相互交流著、相互切磋著、共同提升著,“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就這樣深入落實著。
圖為李德明看著收獲的玉米,正在做新一年的煙葉生產打算
其實,李德明是一名深受當地煙農認可的老煙農,他從2013年便開始種植煙葉,從一開始的幾十畝種植到現在的100畝左右,已經種植了10多年的時間。10多年來,李德明在煙葉生產上主動學習,他不但主動學習煙葉生產新技術,而且還主動學習煙葉烘烤新工藝,通過認真學習、用心實踐,幾年后便成了一名煙葉種植的“行家里手”。為發揮自身的影響帶動作用,不管是本村的煙農還是鄰村的煙農,只要前來學習,李德明總是毫不保留地教給他們,最后還不忘提醒,“我們要相互學習,因為每年的天氣狀況不一樣、煙田地塊不一樣、土壤墑情不一樣,關鍵還要結合自己煙田的長相長勢和天氣狀況,多思考、多總結,做到獨立思考、活學活用。”目前,在李德明的示范引領下,周邊煙農的煙葉種植水平和植煙效益日益提升。看著自己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看著身邊的煙農走上了致富路,李德明愈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
李德明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名煙葉生產的“行家里手”,這都是他多年來踏實肯干善思考、風雨無阻向前進的結果。李德明善于總結經驗,遇到事情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能夠“打破砂鍋問到底”,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搞不清為什么,自己就吃飯不甜、睡覺不香,而一旦把問題弄清楚了,就能積極主動地落實,就不會跑偏、走樣。”10多年的煙葉生產實踐經驗,讓李德明不斷沉淀、不斷提升。這也是吳希瑞前來找他進行經驗總結的一個原因。
在李德明看來,增施有機肥、抓好以水調肥,對煙葉的外觀質量乃至內在質量影響都很大。多年來,他格外注重各種微量元素肥料的配比施用,能夠根據土壤肥力和茬口情況,優化氮磷鉀配比,適當增施鉀肥、磷肥,增施豆餅、腐熟大豆等有機肥,保證了肥料的最佳效果,促進了煙葉分層落黃,提高了煙葉采烤質量,讓李德明取得了良好的植煙效益。
“煙田地塊要找好,肥料物資要備好,深耕深翻不可少,經驗總結很重要。2023年在煙站的幫助指導下,通過自身努力,我取得了較好的煙葉種植效益。今天,通過咱們總結經驗、不斷提升,2024年肯定還是一個豐收年。” 李德明信心堅定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