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正值冬季蔬菜田間管護的關鍵時期,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鳴鷲鎮它癡邑村烤煙種植規劃區內,鳴鷲鎮農業科技服務站技術員與煙農合作社技術員以“田間課堂”現場教學形式深入田間地頭,為煙農和村民傳授煙后“煙+豌豆”種植技術管理要領,確保冬季“菜籃子”穩產助農增收。
在現場,農科站農技員手拿著一株缺氮素癥明顯的的植株,向該區煙農詳細介紹:“大家注意,當豌豆進入開花坐莢期,營養需求將大幅提高。這株豆莢偏小,葉色微黃綠,就是明顯的缺肥表現,容易引起落莢或莢包小......”一番釋疑解惑后,“聽課”的村民不時點頭,表示同意。
“這樣技術指導性很強,特別是經技術員現場講解后期田間管理技術要點,讓我們增長了不少知識。”來自大石板村的煙農卜建紅樂呵呵地說道,“他們經常不定期下田間來指導幫助我們在煙后大豌豆種植過程中遇到技術短板和難題,更增加了我們的種植增收信心。”
眼下正值豌豆坐莢成熟管理的關鍵期,為幫助當地種植戶掌握適用技術,蒙自市煙草專賣局在與屬地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進行協調的基礎上,指導當地煙農合作社積極與鄉(鎮)農業科技服務站協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套餐”田間授課和上門送技術精準指導,突出“精準”,對煙農開展面對面、手把手、點對點的技能培訓與服務,推動技能幫扶進村到戶入田,以科學管理助力煙農增收。同時,注重技能培訓成果轉化,加強培訓效果跟蹤服務,實現穩增收,讓煙區農戶不僅“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技術套餐’下鄉接地氣、效果好,將政策信息和實用高效的農業生產新技術送到了田間地頭,讓群眾聽得清、看得懂、學得會。”煙農合作社技術員李貴良感慨地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來年,蒙自市煙草專賣局以促農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耕“三農”特色領域,積極創新科技服務方式,結合農時農事,整合市、鄉、村、戶四級培訓資源,加大新型職業煙農培育,以專題講座、現場指導、視頻輔導、田間小課堂實操等方式,實現“產學研用”,深挖技術解惑、新型作業減負、科學種植增效等方面的科技紅利,以科技賦能助力群眾增收,推動全市煙區鄉村振興不斷向縱深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