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常寧,有這樣一群特殊的青年人,他們以站為家,扎下根來、撲下身子、蹲到村里。春耕時,他們用腳步丈量泥土地,檢查翻耕深度、起壟高度是否符合標準;中耕時,他們挨家挨戶指導煙農揭膜、提溝、培土;收購時,他們初檢、過磅、分級、成包管理,連續工作50多天,始終堅守崗位,用實干唱響了青春之歌。他們,就是衡陽常寧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青年們。
堅守一線,煙田詮釋初心
(技術員幫煙農整壟)
天際泛白,鳥鳴震碎了露珠。一個清瘦的身影獨自前行在三角塘鎮幸福村的山路上。他叫劉亮,2012年大學一畢業就進入衡陽常寧市局(分公司),成為一名基層煙葉技術員。從此,他幾乎將煙站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默默躬耕于煙田一線,恪盡職守、攻堅克難、腳踏實地,為衡陽煙葉生產、煙農增收貢獻青春力量。
從參加工作開始,劉亮為了提高自己服務煙農的水平,他堅持不斷學習,白天走遍轄區的每一片煙田,查看煙株長勢,與煙農交流,深入了解煙田特性和煙農情況;晚上挑燈夜讀,上網查資料、看網課、記筆記,刻苦鉆研煙葉病蟲害防治、大田管理及創新技術等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12年以來,他始終保有對工作的熱愛和責任,曾獲“湖南省煙葉生產先進個人”等許多榮譽。
“小劉是個好同志,遇到困難找他準沒錯?!睙熮r老劉對他贊不絕口,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老劉年紀大了,身體不是很好,子女也不在身邊,劉亮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僅為他解決種煙的技術難題,還經常上門串門,幫忙掃掃地,在節假日送上慰問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暖心事。
在常寧煙草還有許許多多個“劉亮”,每一年都有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加入常寧煙草,他們每一個人都從基層鍛煉開始,扎根基層、砥礪奮斗,他們用熱情和實干書寫了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促農增收,實干推動創新
(技術員開展田間調查)
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每年到了四月中旬,位于衡陽常寧市三角塘鎮雙灣村的蚜繭蜂擴繁基地就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基地自2016年建立以來,每年為全市五個產煙縣及株洲市供應煙田及大農業放蜂所需僵蚜苗,年供應能力16萬余畝。
近年來,為積極響應國家提倡的綠色環保理念,降低農藥造成的環境破壞,常寧煙草加大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針對煙區易發主要病蟲害,推行天敵昆蟲防治煙草蟲害、生物菌劑替代化學藥劑防治病害。其中以蚜繭蜂防治蚜蟲就是率先開展的一項研究與推廣工作。該項工作最先起步于云南,為了將其本地化,培養出自己的蚜繭蜂,技術員們深入云南取經,為了保障試驗成果,他們輪流守在擴繁大棚,風雨無休,犧牲了大量休息時間,長時間未與親人團聚。
從2016年至今,近8年時間,團隊成員相繼開展了不同接蚜量、不同接蜂量、不同寄主作物等對擴繁效果的影響研究,繁育出的蚜繭蜂質量越來越好,對蚜蟲的防治效果不斷提升,有效減少化學藥劑用量,保護生態環境。不僅如此,他們還將這項技術推廣應用到了其他農業生產上,覆蓋衡陽、株洲兩市范圍內的油茶、果樹、油菜等大農業作物近10萬畝。“用蟲吃蟲的方式來防治蟲害,煙田里蚜蟲少了,農藥用的也少了,農作物品質也提高了,效益也跟著提高了?!比翘伶偀熮r老廖滿意地說。
敬業奉獻,用心更是用情
(技術員在田間開展“金葉課堂”)
“謝謝你們,讓我感受到了組織對我們的溫暖與關懷!”煙農老李提著米、油說道。2023年因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常寧許多煙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災。為此,常寧煙草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開展“聽民意 訪民情 送溫暖”實踐活動,紛紛自愿捐款,為煙農購買米、油、紙巾等生活物資,開展結對幫扶,走訪慰問受災煙農二十余戶,解決其生活困難。而這只是無數次志愿服務活動中的冰山一角。
鼓勵村民發展烤煙產業致富,在田間地頭開展種植技術培訓,手把手指導煙農施肥、病蟲害防治、揭膜培土、打頂留葉、采摘烘烤等技巧,為煙農解決技術難題,提升煙葉品質、促農增收;收購期間白天初檢、過磅、定級,晚上對煙農進行政策講解;成立應急先鋒隊,在抗擊自然災害、應對突發事件等關鍵時刻沖鋒在前……他們忙碌且充實,認真而努力,只為將每一項工作扎扎實實做好。
常寧煙草的青年們扎根基層一線,在廣袤煙田中譜寫著絢麗的青春之歌,用實干擔當詮釋著初心和使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