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共和鎮天臺村委會光伏電烤房群,一片片晾曬的玉米制種呈現在眼前。
“這段時間不烤煙,烤房群就閑置了,我們就把場地租給種植玉米制種的村民用來晾曬。”天臺村委會黨總支書記、主任湯洪文介紹道。
天臺光伏電烤房群共60座,占地11.38畝,是為煙葉綠色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一體化烘烤的新嘗試和新舉措,于2022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除了煙季烘烤與非煙季場地利用,細探建設過程與利用形式,可謂“大有乾坤”。
牟定縣共和鎮天臺村光伏電烤房群 攝/楚嫣
打好“智慧牌”,算好降本減工賬
2022年,由政府和煙草部門共同補貼、天臺村委會為建設運營主體的天臺光伏電烤房群正式投入使用。
“這群烤房建起來后,煙農受益很明顯,切切實實為他們減負了。”湯洪文介紹起烤房的運行和使用情況:“用電烤房,在人工成本上就能省很大一筆。之前用燃煤烤房,一爐煙最少要一個人負責,要編煙夾煙,還要添煤調表。用了電烤房以后,加上半自動化煙夾運用,一個人就能盯幾十座,就我們這群烤房,一共只有兩個人管理,一名烘烤師、一名負責分配烤房、電費統計和場地衛生的管理人員。”
電能烤房的減工降本,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智能化系統的運用。烘烤師的手機上裝上智能烘烤軟件,可以隨時隨地關注烤房溫度,升溫控溫靈敏且溫度穩定,無需人工“緊盯”。
據湯洪文介紹,在減工降本方面,燃料也是重要一環。燃煤烤房,每烤一爐煙需要1500元左右。電烤房烤一爐煙需要2000度左右的電,成本不到1000元,兩相對比之下,節約成本近600元。
2023年烘烤季,全部光伏電烤房被早早“預定”,共承擔天臺村委會煙葉烘烤近1000畝。
打好“空間利用牌”,算好“收益賬”
為進一步探索烤房群的綜合利用,共和鎮人民政府與中城投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6個電烤房群分布式光伏合作建設協議,天臺光伏電烤房群就是其中一個建設點。
“項目共建設1957塊光伏板,村委會按每塊板10元/年收取場地空間租賃費,為村集體增加收入。門口4個光伏陣列建設后,村委會進行了區域分割,為煙農提供分選煙葉的場地,煙農就不用把煙葉拉出拉進,方便多了。”湯洪文說。
2023年9月7日,光伏建設正式完工并網,是云南省首個“雙碳”示范項目,每年可發電150萬度。
烤房群的綜合利用還體現在電烤房“熱改冷”方面。2023年天臺光伏電烤房群開展冷庫改造,其中6座電烤房非煙季可做冷庫使用,為非煙季輪作大粒蠶豆以及蔬菜花卉提供保冷保鮮場所,預計于2024年春節后投入使用,進一步促進“煙葉+N”多元經營。
打好“綠色牌”,算好“振興賬”
烤房“煤”改“電”,利好在減工降本,長遠在節能減排。在生態效益方面,60座電烤房的建設推進綠色烘烤的步伐,有效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2023年天臺村委會通過電烤房服務、光伏項目場地租賃、晾曬租賃三方面獲得村集體收入近50萬元,其中純利潤16萬元,村集體將10萬元左右投入村莊整治、人居環境改善、“美麗鄉村”建設中去。興綠化、做“亮化”,開展“廁所革命”、清臟治亂,建設村牌、路牌,在煙葉烘烤向“綠色化”發展的同時,天臺村委會也向著“美麗化”發展。
烘烤智慧化、能源清潔化、綜合利用效益化,光伏電能烤房的建設,在推進煙葉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在推動產業發展打好“組合牌”,算好“增收賬”。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