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機器的轟鳴聲打破了農田的寂靜,讓鄉間田野變得十分熱鬧,原來是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隔川鎮產業綜合體示范區里的農戶們正在使用覆膜機對煙田進行拉鏈式覆膜工作。
圖為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隔川鎮農戶們在田間覆膜。
近年來,福建省連城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扎實推進產業綜合體建設,逐步建設成“以煙為主、多業協同”的現代化產業綜合體,積極助力鄉村振興。
龍巖市連城縣屬于丘陵山區,戶均耕地規模較小,為提高農戶種植的均質化水平,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連城縣局(分公司)積極推出一種新型的組織生產模式——“種采烤分”一體化模式。
“種采烤分”一體化模式遵循煙田相對集中原則,采用“小戶聯小戶、大戶帶小戶”的方式,以烘烤師為主導、小戶煙農為主體組建單元。將以往農戶間單打獨斗的生產方式轉變為全過程協作互助、合理分工的生產方式。該模式按單元開展生產統一作業,解決了勞動力、設施設備配備不平衡的問題,使得煙農組織化水平、煙葉均質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并且降低了生產成本,據統計每畝生產成本可減少200元/畝左右。
“以前種植生產都是各干各的,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得花錢雇工,現在不一樣了,在用工量大的時候我們單元內可以統一協調、相互協作,這樣一來請工的費用就減少了。”龍巖市連城縣隔川鎮煙農鄧水才感慨道,“現在缺什么農機就跟單元組長說,組長基本上都能幫忙協調到,非常方便。”
圖為龍巖市連城縣隔川鎮煙農們在移栽煙苗。
有了新型的生產組織模式,機械化的助力也為產業綜合體增色不少。連城縣局(分公司)以隔川鎮產業綜合體為樣板,加大機械購置補貼,積極推廣覆膜機、培土機、水肥一體機、固態施肥機等機械,讓冬翻、起壟、覆膜、培土、植保、烘烤等環節的機械化作業率達100%。
“以前種地靠的是經驗、靠的是人力,現在靠的是技術和設備,有了這些設備,我省時省力不少,今年多種了8畝地。”龍巖市連城縣隔川鎮煙農陳燦聲說道。
同時,連城縣局(分公司)將產業綜合體建設融入到連城縣大農業規劃建設當中,以“煙葉+水稻”為主導,“煙葉+地瓜”為補充,利用煙田進行水稻、地瓜等作物的種植,利用烤房群對農戶產品提供打冷保鮮、烘干服務,不斷深化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據統計,連城縣隔川鎮產業綜合體內種植“中浙優8號”“玉珍香”優質特色稻780畝,種植“龍薯9號”“濟薯26”特色地瓜270畝。
“夏季采摘煙葉結束后,就能將煙田變為稻田,等到秋季水稻成熟了又能再獲一桶金,真是一地多用,雙豐收!”陳燦聲感慨道。
鄉村要振興,產業需先行。下階段,連城縣局(分公司)將繼續以產業綜合體建設吹響減工降本的“沖鋒號”,奏響鄉村振興的“幸福樂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