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走進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茶平鄉智能化育苗基地,濃濃的科技感迎面而來,600多畝的烤煙育苗大棚已經轉身為早稻育秧基地,棚內密密麻麻地生長著早稻秧苗,基地管理人員巧妙利用現代化智能設施,集溫、光、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于一體,根據棚內溫濕度的變化,及時開棚散熱或澆水灌苗,為水稻育苗生長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為鄉村振興增添“綠色動力”。
利用煙葉智能化育苗棚閑置期間培育水稻秧苗圖 張佳華攝
南方早稻育秧時節,室外多是低溫、大風、陰雨、寡照的天氣,容易影響秧苗的存活率和稻谷的質量、產量。現如今,松溪縣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利用智能化育苗基地培育的煙苗移栽后,利用煙葉育苗大棚育早稻秧苗,具有保溫保濕、省工省種、育秧周期較常規育秧時間縮短5-10天,易于實現機械化作業和智能化管理等優點,能夠有效減輕“倒春寒”的影響,提高了秧苗質量,還節約了土地、人工、時間等育苗成本,為春耕備耕注入新活力。
專業技術人員查看水稻秧苗長勢 ?張佳華攝
采用現代溫室智能控制培育煙苗和水稻秧苗等農作物育苗是一項新興的農業降本增效技術,相較傳統育苗方式,不僅科技含量高、生產規模大,可減少育苗鋼架棚和薄膜等后期投入,還能根據農作物育苗的不同生長階段,調節棚內的溫度和濕度,保證出苗率和減少病蟲害發生,且采用大棚工廠化標準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機耕插秧,相比人工播種要節約50%以上的成本,在一旁的農機技術人員說道。
專業技術人員查看水稻秧苗的根系生長情況圖 ?張佳華攝 ?
秧好一半禾,苗壯一半產。眼下正值早稻育秧的關鍵期,松溪縣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積極推廣工廠化、集約化育秧新模式,把煙葉育苗大棚變身為早稻育秧基地,盤活閑置大棚,讓早稻育秧不再看天吃飯,水稻提質增產跑出“加速度”。在煙葉移栽之后,松溪縣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利用現有的智能化育苗基地的設施進行早稻的集中育秧,還將根據生產季節開展中稻育秧和晚稻育秧等多茬育秧循環使用,進一步激發生產要素配置“新活力”,隨行的松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技員介紹道。
松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借助現代農業智能化溫室大棚,將煙草現代育苗技術與大農業生產設施有機融合,利用智能化溫室大棚的通風、濕簾、遮陽等系統與新型漂浮育苗池緊密嫁接,實現風機自動調節溫度、濕度和通風,調控大棚環境,提高了育苗質量和效率。水肥一體化自動噴灌系統循環工作,可以實現智能化調溫、調濕、補水、增光。遇到天氣晴朗,棚內氣溫達到30攝氏度時,大棚內的崗位風機報警,及時啟動打開育苗大棚的門窗、棚頂的通氣窗或配合使用風機、水簾進行強行通風降溫,確保不“燒苗”,待下午太陽下山,氣溫回落到25攝氏度時,及時關閉風機、棚頂通氣窗和育苗大棚的門窗,這樣就能保證即使下半夜苗棚內的氣溫也能穩定保持在18攝氏度以上,保障水稻各種秧苗的正常生長。在遇環境溫度低于5攝氏度時大棚崗位風機報警強行啟動電附助供熱,確保苗不結冰凍死。
育苗大棚噴淋系統噴頭啟動噴霧效果圖 ?張佳華攝
松溪縣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盛發,是松溪當地有名的水稻種植能手,今年在茶平鄉和松源街道承包了2000多畝田種植水稻,并首次在煙葉智能化育苗大棚里育水稻秧苗。在現場,黃盛發展示育苗大棚新裝上的噴淋系統,按下電鈕,育苗大棚噴淋系統噴頭啟動旋轉,不到20分鐘,整個大棚呈霧化狀且育苗基質“吃飽喝足”,比以前的苗盤補水更均勻了,效率提高了,管理更精細化了。黃盛發告訴我們:以前,苗盤補水人工得進大棚,需要兩個人,一人拉管子,一人手握管頭噴水,管頭噴水量大且急,容易沖擊定位播好的種子影響出苗率;現在,人不用進入大棚,只要在大棚外按下電鈕,輕松搞定。噴淋系統除了補水更均勻、高效,使霧化的水緩緩滲入基質,對煙苗和水稻秧苗等的質量提升很有幫助,助力農作物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松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打造煙稻輪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站在煙稻多元產業要素配置的高度,更好統籌利用好煙稻資源,減少重復投入,拓展煙稻糧融合新賽道,打造煙稻深度融合新產業,構筑煙稻產業競爭新優勢,將智能化煙葉育苗大棚“變身”水稻等農作物的育秧基地,盤活現有閑置大棚資產,提高綜合利用率,持續釋放煙葉產業聯農帶農強農的新質生產力動能,以更加高效的生產組織模式培育煙葉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助力水稻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