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云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大倉鎮甸中村委會團山村,田間地頭處處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大家或開會問計,或量田定地。一場新的“土地革命”猶如“一把火”,在全村熊熊燃起。
日前,團山村31戶煙農迎來了他們期待已久的日子,在熱鬧的氛圍中,他們完成了土地抽簽劃分工作。
抽簽現場,農戶在核對簽號。王敏 攝
據介紹,此次土地劃分實行“一戶一田”制,全村650畝連片土地無優劣之分,按照抽簽序號依次劃分給31戶煙農,實現“戶戶有其田”,且“一戶只種一塊田”。
在土地劃分抽簽現場,工作人員有序引導農戶進行抽簽、登記、在序號名單上簽字認可,并當場宣布抽簽結果。然后從1號農戶開始,按照各家種植面積當場丈量土地、劃分田塊,31戶煙農的土地當天全部劃分完畢,每一戶都對自己抽到的土地比較滿意。
“我抽到了1號簽,就在入村道路南片區,位置還可以,最主要的是,今年就集中精力只管這一片田了。”團山村村民左文龍今年分到了27畝土地,表示很滿意。
過去,土地零碎、分散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團山村農業種植的一個重要問題。很多村民家里都有幾塊地,面積不大也很分散,東一塊、西一塊,不方便種植管理,很多零散土地被荒廢。
“村民沒有連片的土地,無法規模化發展農業,導致村民對發展農業的積極性不高。”甸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茶江華感慨道,“如何把村里的土地全部有效利用起來,助農增收致富,避免出現撂荒現象,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后來,經過廣泛征求農戶意見后,在村“兩委”的主導下,團山村逐步形成了一個村民群眾認可的土地調整方案,即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置換田塊,將村內的土地化零為整、小田變大田,實現土地集中連片,再將集中起來的土地劃分給種植戶。
團山村的連片土地。王敏 攝
這樣的土地流轉機制進一步盤活了土地資源,土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得到了高效整合利用,改變了過去“河東種幾畝、河西種幾畝,東西兩頭跑”的狀況,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零碎化”的問題,“一戶一田”制很快試行開來。
通過土地流轉,把大量農民從零散土地中解放出來,既可以收獲土地租金,又可以通過勞作增加收入。像以前土地零散時,300元的土地流轉費都沒人愿意租,現在的連片土地,1200元/畝的價格卻還有農戶流轉不到地。
近年來,巍山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推動“156”示范工程建設為切入點,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團山村很多農田被納入了核心規劃區。通過大力實施宜機化改造,對小地塊進行“小并大、短并長、彎變直、陡變緩”改造,修建田間機耕道,暢通灌溉溝渠,實現相鄰地塊之間、地塊與道路之間銜接順暢,著力改善核心規劃區生產條件,農戶規模化種植得到進一步加強。
同時,巍山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規劃團山村種煙的田塊均實現單、雙年分別整片流轉、連片輪作,既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又通過“煙+其他作物”輪作有效減輕了“兩黑病”等病害的發生。
這些年,隨著種植規模逐步擴大,農戶積極性也越來越高,通過“一戶一田”制,全村戶均種植面積在20畝以上。如今,在團山村,大小不一的“燒餅田”越來越少了,田成片、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一塊塊整齊的農田煥發著新的活力。
作者:劉兵 楊祥 范恩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