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鄂西北邊陲的湖北竹山縣官渡鎮,“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真實寫照,褶皺起伏的山脈綿延不絕。大山深處,生活何其艱難。
自1999年種植烤煙以來,始終堅持以萬畝煙葉標準化生產推動產業輻射覆蓋所有村居連片發展,煙葉規模穩步發展,煙葉產業已成為官渡鎮“較大的扶貧工程、較快的致富產業、較好的發展項目”,是竹山縣“中棵煙+高油分”烤煙種植主產區之一。但是,因閉塞的山區環境、崎嶇的蜿蜒山路、種植區域多為陡坡等多種因素交織疊加,種煙人工成本較高,勞作強度大。如何實現山區機械化,從“會種”向“慧種”轉型,讓種煙輕松上陣,一直是官渡煙區孜孜求索的難題。而這,似乎有了解題的新思路。
走進官渡鎮蒲溪村后灣生產示范區,煙農尹本清今天中午剛從快遞點取回來一件龐然大物,這可把附近煙農招來了,他們都想一睹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有何威力。憑借著從小對機械的強大興趣,不一會便將微耕機安裝完畢,一切準備就緒,微耕機下地。只見他推著機器一點都不費力,雜草在機器的碾壓下全部清理干凈,而且翻耕的距離恰好控制在兩壟之間,同時微耕機的重量只有20kg,一個人便能輕松駕馭,這可把前來觀看的煙農高興壞了,都像撿到寶貝似的。據了解,人工除草一天最多兩畝地,有時碰到土壤板結、陡坡地段,一天能清理1畝便很不錯,而這款微耕機一天輕松清理7、8畝,大大提高了勞作效率。當天下午,蒲溪片區就又有三戶煙農購買機器,大家紛紛為微耕機點贊。
圖為微耕機作業場景
當前正值煙葉大田管理的關鍵時期,中耕除草、揭膜培土工作正在煙區大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又有一款機器登上煙地的舞臺中心。此時新街片區的現場會上出現了一款“不知名”機器,像“小白龍”而又不是“小白龍”,外觀精致,做工精巧,行動便捷。只見駐村技術員將機器推向田間,啟動機器,只見機器踏過之處,中耕、除草、培土都能一次性完成,這可又把煙農們高興壞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幾乎要分開完成的農事操作環節,卻能讓這臺機器一次性解決,太不可思議了。“對于我這樣的種植大戶來說,每年中耕除草、培土環節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家齊上陣不說,還要面臨請工不易、價格昂貴的現實難題,而且有時請工的價格都夠買機器了,回去我也要聯系購買一臺”,煙農徐斌笑著說道。大家紛紛對這臺機器很感興趣,煙站負責人補充道:“希望大家量力而行,如果種植面積小,自家勞力完全夠用,大可不必購買,我們也不是來推廣這臺機器的,我們就是想讓種煙大戶輕松種煙,這才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圖為培土一體機作業場景
此外,深耕凍垡時期的拖拉機,煙地起壟覆膜時期的“小白龍”起壟機、覆膜機,移栽期間的“雙柄鴨嘴移栽器”,還有電動噴霧器等各類器具輪番上陣,官渡煙區注重農機適配驗證操作,農機農藝融合在山區大地邁出了更為堅實的步伐。
山區“機械化”,種煙“倍輕松”,湖北官渡煙區正在讓“會種煙”變成“慧種煙”,機器進步的一小步,便是山區發展的一大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