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和煦,希望田野迎來新一季的耕耘。配送煙苗、調試農機,開展膜下小苗移栽技術集中培訓,為煙苗安排春灌“第一水”……彝鄉大地煙葉生產按下“快捷鍵”。
石林縣大可煙站技術人員正在給煙農進行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培訓 岳蕊 攝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厚植煙區發展優勢,進一步用好科技創新這把“萬能鑰匙”,在提升質量、彰顯特色、支撐高端上“鞏固提升、集成創新”,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為煙葉生產增添科技力量。
良種保證“純正品種”帶來好收成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良種在促進煙葉生產穩產保供、提質增效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好收成離不開好品種。”石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高度重視劣雜品種專項整治工作,圍繞構建現代煙草農業產業體系,打造卷煙工業“第一車間”目標,制定劣雜品種專項整治“時間表”和“作戰圖”,強化種子、育苗、供苗、移栽、大田生長、收購等關鍵環節過程管控,構建“縣—鄉鎮(街道)—村—組”四級網格組織體系和“掛鉤領導—掛鉤股(室)—煙站—職工—煙技員”五級網格管理體系,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政府、煙草”兩條線齊抓共管,界限明晰,責任到人、到片,為劣雜品種專項整治筑牢制度藩籬,以高水平種子純化推動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
豐收從一粒種子開始。2024年,石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全覆蓋開展煙苗配送服務,由合作社將煙苗配送至田間地頭,在移栽現場實行專人看守制,從源頭保障品種純度;為轄區內7個鄉鎮253個村小組、7個合作社配備大喇叭、劣雜品種整治宣傳車,全天不間斷播放劣雜品種專項整治相關事項;靈活運用村組微信群、煙農大會廣泛宣傳煙葉標準化生產及品種純化相關知識,開展培訓20余期,涉及8000余人次,引導廣大煙農不私自留種、不私自育苗、不私自購買劣雜種苗種植,樹立良好的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
良法得當 莊稼“營養均衡”長出高品質
良法,既包括先進種植技術的普及,也涵蓋科學管理方法的應用。當前,烤煙移栽工作由南向北大面積展開,紅土地覆上“黑紗”,煙農抓好肥水管理正當其時。
“良種栽下,良法跟上,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烤煙。”“紅花大金元種植宜選擇在海拔1600米~2000米,根結線蟲病危害輕、水源條件充足的區域,禁止在土壤氯離子超標地塊種植。”“膜下小苗移栽必須覆蓋黑色地膜,腐熟農家肥100%作基肥,于移栽時,或移栽前施入,每畝用量不低于500公斤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可抵扣5%~10%的氮肥量,化肥施用基追比為4:6……”大可煙站負責人婁永祥正在給煙農進行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培訓。
除了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培訓,石林縣局分公司圍繞育苗工場、田間生產、烘烤工場三大作業場景,聚焦“耕、種 、苗、管、收、烤”六個農藝中的關鍵和薄弱環節,開展土壤保育技術、平衡施肥、中耕培土、綠色防控等10多項技術培訓,全覆蓋8000余戶種煙農戶,深入貫徹落實全省煙葉高質量發展“十項重點工作和十項重點技術”,全環節、全過程挖掘烤煙單產潛力,以高水平“精耕細作”推動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良機發力 鐵牛“加速”跑出高效益
良機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穩產優產的重要手段。眼下,彝鄉大地,天上飛的無人機,地上跑的北斗導航覆膜機,都成了種煙好幫手。
“突突突……”石林縣大可鄉小波溪村小組牛圈凹子烤煙連片里,伴隨著轟鳴聲,煙技員楊愛林與鄉親們駕駛覆膜機在地里來回穿梭,為剛栽下的煙苗進行機械覆膜。
石林縣位于云南高原的丘陵地區,烤煙產業是石林縣重要支柱產業。“大可鄉九成以上土地是丘陵山地,大部分地塊零星分布,以前以牛耕、馬耕、人工打塘為主,產出效益有限,一度影響農民種煙積極性。后來用上250型機耕打塘一體機,機耕深度達40厘米 ,一臺機器平整地一天可作業13畝、山坡地可作業7畝,大大減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效益”。楊愛林說,“小農機、微農機體型不大、功能齊全、操作簡便,在狹窄的田地里靈活穿梭,能完成深耕、打塘、覆膜等復雜的農事活動,而且成本低廉,深受鄉親們歡迎。”
截至目前,石林縣合作社各類機耕機、打塘機、覆膜機、拔桿機等農業機械共計800余臺,機械化綜合覆蓋率達70%以上,畝均用工從28個降到了20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