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是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優質煙葉基地,煙葉產業作為地方經濟支柱型產業,在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涼山煙區按照行業農機農藝融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要求,落實四川省煙草專賣局(公司)農機農藝融合工作任務,聚焦“引、研、用”激活發展新動能,推動煙葉生產向全程全面機械化升級,助力煙葉高質量發展。
聚焦重點環節,“輸血”強基
“我們這片1841畝的土地正改造升級成大煙田,還會統一規劃配套機耕路和水渠,大農機終于能下田了。”近日,看著塵土飛揚的改造現場,冕寧縣若水鎮豐樂村2組組長趙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
2024年,冕寧縣局(分公司)以建設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縣為契機,爭取縣委、縣政府2200萬元資金開展宜機化煙田改造,讓坡地變平田、薄地變厚土。
2021年以來,涼山煙區以“讓煙農輕松種煙”為目標,“行業+政府”共同投入資金4.26億元,開展煙田宜機化改造、水肥一體化設備補貼、新建烤房、更換燃燒機等項目,以強力“輸血”夯實農機農藝融合基礎,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3年來,行業投入資金1.8億元,縣委、縣政府投入資金超過1億元,強化煙葉生產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推動煙葉生產重點環節機械化,為涼山煙葉‘西增’戰略落實落地夯實了基礎。”在全州煙葉“優產優供”推進會現場,鹽源縣局(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立足個性需求,“造血”提質
“這臺中耕培土機是在今年農機賽馬選型會上看中的,用起來十分滿意。”6月4日,在鹽源縣白烏鎮白烏村,正在進行培土作業的煙農張朋云指著一臺小型中耕培土機,樂呵呵地說道。
涼山煙區煙田以山地、河谷、丘陵以為主,不同的土壤類型、坡度、生產技術標準對農機的需求大不相同,傳統種植戶、職業煙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對農機農藝融合的需求也不盡相同。
為推動農機農藝與煙葉生產相匹配,實現“看人點菜”、差異化配套,涼山煙區多次召開農機賽馬選型會,搭建交流平臺,讓農機生產者和農機使用者面對面,收集意見建議,加速推動適配設施研發推廣,同時針對重點難題、課題立項攻關,引導煙農共同參與適用工具、農機改裝制造,為農機農藝融合注入“催化劑”。
“這款由涼山州局(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聯合研發的精控智能施肥機,具備GPS定位、后臺施肥大數據統計功能,施肥更精準。”
“這臺北斗導航起壟打窩一體機已經是我們共同改裝試驗的第三代版本,更適應本地土壤環境。”
……
小到撕膜、施肥工具,中到播種、育苗設備,大到北斗導航起壟打窩一體機,以創新為導向,涼山煙區農機農藝融合不斷取得新突破。
圍繞管好用活,“活血”增效
“這是一家全能店,不管什么牌子的農機,這里都能維修保養,還提供上門服務!”趙云告訴筆者。
為解決煙區農機多樣、廠商不一導致機械維修、保養、更換難的問題,涼山州局(公司)在冕寧縣設立農機綜合服務點,打造廠商、煙農雙向對接服務中樞,讓煙農就近、及時、高效維修,實現“小修不用出門、大修有我來幫”,更好地服務大農業及煙葉生產。
“起壟環節他幫我,統防統治我幫他,忙完煙葉還要忙其他。”6月5日,在鹽源縣梅雨鎮杉八窩村,正在煙田作業的無人機“飛手”、“95后”煙農馮鐘政笑著說。
2021年,馮鐘政瞄準烤煙生產機械化減工降本這一時機,購買了一臺無人機自用。此外,不少煙農也購買了大型翻耕、起壟設備。雖然減工降本效果明顯,但這些設備“各家各用”,效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為了讓優秀農機手、高效農機服務更多煙農、發揮更大效用,涼山煙區整合農機資源,引導煙農組建“互助聯盟”,形成“大型農機不必家家有但家家可用”的局面。不僅如此,他們還引導合作社吸納優秀農機手開展跨區作業、訂單作業、托管服務、租賃經營等業務,探索推進調度管理和派單管理的農機服務物聯網建設,擴大農機服務范圍,穩步打造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社會化的重要陣地。
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機械化的助力。推廣完善“雙減”宜機化煙葉生產技術體系,加快構建質效并重機械化生產系統,推動煙葉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涼山煙區正在機藝融合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