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煙葉大田管理的繁忙時節。近日,在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皇華鎮共裕村的煙田里,煙農們正在使用小型改良培土機開展標準化作業,機器轟鳴聲夾雜著歡笑聲,田間一派熱鬧的景象。
“前些年每到移栽、培土等環節,總要為雇人幫工發愁,現在種煙全面推廣機械化,既節省了人力物力,還提高了效率。”煙農王興會滿意地說。
煙農羅永其點點頭,回應道:“農機幫了大忙,種煙再也不犯愁了!”
近年來,瀘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錨定現代煙草農業發展方向,優化完善煙葉生產農藝標準,分類搭建18個農機農藝融合標準體系,推進農機農藝有機融合,有效促進煙葉生產降本增效,助力煙農輕松種煙,逐步打造了一條高質高效的機械化煙葉生產之路。
針對山區地形特點,瀘州市局(公司)按照輕便易操作、煙農能接受、作業質效好的標準選用煙用農機,引進適用農機具17款,因地制宜改良農機具13款,自主研發實用農機具3款,不斷豐富生產環節的裝備類型。此外,在推廣的過程中,他們堅持實用導向、注重因地制宜,根據土地情況分類推廣適應不同地形地貌的煙用農機。
“今年皇華煙區僅用12天就完成了煙葉的高標準移栽入田工作。大田管理期的揭膜培土作業也要比往年進度更快。”皇華煙站工作人員楊明宏說,生產效率的提高,得益于機械化作業的持續推廣。
使用打窩、移栽一體化作業的移栽器,無需彎腰即可輕松移栽煙苗,畝均減少用工數量1.2個;改進手動施肥槍開展水肥一體化作業,煙苗移栽后實現輕松澆足定根水;推廣覆膜機開展覆膜作業,有效減輕煙農勞動強度,每畝可減少用工數量0.5個……這是今年瀘州煙區推廣使用農機具助力煙葉生產降本增效的“成績單”。據楊明宏介紹,除了推廣改良旋耕機、輕簡施肥器、行走式覆膜機、打窩器等農機具,他們還聚焦煙葉生產的關鍵環節,持續優化作業流程、標準要求、技術規范,因地制宜推動農藝標準化改進,有效促進農機與農藝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去年以來,瀘州市局(公司)在整合現有標準化技術的基礎上,廣泛吸收行業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和生產經驗,結合瀘州煙區實際,持續完善現有農藝標準,先后轉化應用了以膜調水、水肥一體等10余項新型適用技術,形成了壯苗培育、精細田管、科學采烤、防災減災煙葉生產四大技術體系,農藝標準化體系升級取得初步成效。
“通過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落實更有保障,煙農種煙更加輕松,相信今年的煙葉生產工作質效能再上新臺階。”對今年的煙葉生產,楊明宏信心滿滿。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