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識字,會用手機,種煙、烤煙就不再是難事了。”談及煙葉生產,已種了30多年煙的曲靖市馬龍區雞頭村街道煙農董德坤感嘆道,“科技真的改變了我們種地的方式。”
種煙、編煙、烤煙是傳統煙葉生產的三個主要環節。近年來,云南中煙煙機公司(以下簡稱“煙機公司”)聚焦煙農在田間作業、煙葉裝夾與煙葉烘烤中的潛在需要,研發一批省工、省時、省力的新農機,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馬龍區舊縣街道小房子村煙田一角(2024年8月2日攝)。
田間作業:機械化促進標準化
“云南地形復雜多樣,對農機的個性化、機動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據煙機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蔣仕飛介紹,山地、丘陵地區要求農機需要具備較高的轉場機動性、坡地作業安全性、陡峭狹小空間通過性、復雜地面環境適應性等。
為打破“農機在平原大地飛馳前行,在丘陵山地寸步難行”的窘境,煙機公司結合云南山地、丘陵特點,研發了一批“小巧靈”的農機設備。
“新農機小巧、實用,起壟、打塘、覆膜、移栽、澆水,一步到位。”據董德坤介紹,以前40多畝煙田,靠人工栽種至少要半個月,現在用農機設備一星期就能完成。
董德坤所說的農機設備主要是煙草鏟式深耕機、自走式電動移栽機、油電式混動移栽機、多功能履帶式作業車等新農用機械,正是這些農機設備的投用,讓煙田作業變得輕松、簡單。
“農機設備的投用不僅降低了煙農的工作強度,而且有效提升了種地效率,還實現了煙葉種植標準化。”馬龍區舊縣街道小房子村金豐聯合社相關負責人說,新一代機械設備融入了煙葉種植的“經驗”,讓煙田作業規范化、標準化,煙農“小白”半天就可以輕松上手,種煙已不再是件難事。
煙葉裝夾:“小煙夾”發揮“大作用”
編煙是煙葉烘烤前期的準備工作,也是煙葉生產中最繁瑣、最關鍵的一道工序。只有合理、均勻地編煙才能保證同類煙葉烘烤時受熱一致。
編煙也曾是煙農們最頭疼的一道工序。傳統的編煙方式是將從煙田采摘回來的鮮煙葉一片片用細繩綁在一根根比大拇指稍粗、一米多長的竹竿上。
“編一竿煙葉需要5分鐘-6分鐘,三個人一起編,一房煙也得花費半天時間。編幾竿煙,手上身上全是又黑又厚的煙油,洗都洗不掉。”回憶起老式編煙,正在曲靖煙草石墨烯清潔智能烘烤工場使用煙夾編煙的煙農李大姐直搖頭。
瞄準煙農們生產過程中的痛點,煙機公司推出了新式編煙夾,憑借操作簡單、速度快、編煙質量好等優勢,快速得到了煙農們的認可,現已在云南、貴州等地廣泛使用。
“一放、一鋪、一插、一壓,簡單的四個步驟,就將一夾煙編好了。”李大姐熟練地操作著煙夾,說話間就夾好了一竿煙。
“小小的一套煙夾發揮著大作用。”金豐聯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1人即可操作的煙夾裝置代替了原來4人-5人的工作量;切實提高了編煙速度,降低了用工成本,減少了青痕煙、僵片煙比例。
“實用才是硬道理。煙機公司作為中煙機械集團公司煙夾生產制造單位,實現了煙夾在線產品質量抽查合格率100%。”蔣仕飛介紹,每年煙機公司要產出數百萬套煙夾。
煙葉烘烤:數智化引領烘烤未來
每年夏末秋初,是采煙烤煙最繁忙的季節。
8月中旬,滿載煙葉的農用車紛紛匯集到小房子村石墨烯清潔智能烘烤工場。煙葉交收區域,一片繁忙。但走進烘烤區,只見排列整齊的烤房,見不到烘烤工人。
“過去烘烤,為控制烤煙的溫度、濕度等指標,需要我們24小時守護,烤煙也烤人。”董德坤說,“現在我們通過控制屏,就可以實時掌握烤房溫濕度;石墨烯烤房里還安裝了升降機,再也不用爬高走低,工作也更加安全了。”
“烘烤已進入‘指尖上調度、云端上守護’的數智化時代。”煙機公司機械工程師倪敏介紹,傳感器、控制器、數智儀表等設備的應用,實現了煙葉烘烤遠程智能操控。
曲靖市煙葉智慧烘烤工程中心雞頭村清潔智能烘烤工場一角(2024年8月2日拍攝)。
智能烘烤工場不僅解放了勞動力,更“烤”出了煙葉好成績。
“烤煙以前憑經驗,現在靠數據。”董德坤說,從前,烤煙是個技術活,烘烤過程中需要根據個人經驗進行加火通風;現在,只要嚴格按照科學烘烤曲線,仔細觀察煙葉變化,在控制設備上設置好時間、溫濕度,定時觀察煙葉變化做好調控,就能烤出“金葉子”。
“智能采烤分收一體化是煙葉烘烤現代化的‘歸宿’。” 倪敏認為,石墨烯智能烘烤遠程智能控制只是智能烘烤的一小步,未來,煙機公司將在采烤分收一體化全鏈條上發力,讓煙農們操作起來更簡單、生產效率再提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