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水長鄉的公路兩旁,一側是翠綠的稻田,另一側是連片的煙田,烤煙和水稻交相呼應,勾勒出一幅“糧煙協同”的和諧畫卷。近年來,水長鄉積極探索綠色防控新路徑,通過將水稻繁育與烤煙生產有機融合,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相互促進。
“糧煙協同”促發展
袁隆平院士曾為施甸題字“云南施甸·中國雜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近年來,施甸縣依托氣候和土壤資源優勢,積極建設水稻科研基地、核心繁育基地、高標準稻田和綜合服務區4個項目,建成核心科研基地1000畝、核心繁育基地500畝,全力打造全國水稻兩用核不育系親本繁育核心基地。施甸縣水長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楊希華表示,施甸的土壤、氣候、光照都適宜于水稻兩用核不育系繁殖,這里是水稻兩用核不育系繁殖的最佳基地,每畝能繁育出400公斤左右的優質種子,供往全國各地。
公路兩旁一側煙田一側稻田(7月31日攝)。郭康 攝
烤煙是水長鄉的支柱產業,2024年全鄉種植烤煙3105畝,涉及6個種煙村,147戶農戶。“結合水長鄉烤煙生產任務和‘糧煙協同’總體規劃,建設水稻烤煙協同發展1000畝。同時全面推廣機械作業,將很好地達到減工降本目的。”施甸縣善云烤煙專業合作社水長服務部烤煙技術輔導員楊永志說。
綠色防控增效能
水長鄉作為兩用核不育系水稻繁育核心基地,多措并舉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突出“綠色、生態、優質、高效”特點,保證水稻兩用核不育系育種材料穩定。眼下,水稻進入抽穗揚花期,也是重大病蟲害防控的關鍵窗口期。楊希華說,“水稻綠色防控,主要是提高品種抗病性,并采用防蟲燈、誘捕器、蚜繭蜂等生物防治技術。”
翠綠的稻田(7月31日攝)。郭康 攝
水長鄉在水稻種植方面,采用先進的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保障了稻米的品質與安全;烤煙的種植也毫不遜色,同樣遵循綠色發展理念,注重生態保護。
近年來,為保證水稻兩用核不育系品種選育和繁殖工作安全推進,施甸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理念引領綠色生產方式,通過推廣“一蜂一誘一板+N”的防控模式,100%推廣煙蚜繭蜂防治蚜蟲,實現以蟲治蟲;安裝黃板、誘捕器等物理防控設施,誘殺有害生物,為水長鄉糧、烤煙生產撐起了一把綠色生態的“保護傘”。
連片的煙田(7月31日攝)。郭康 攝
今年,水長鄉3105畝烤煙已全面安放蚜繭蜂,其中1300畝安放捕食螨進行生物防治,在煙田里還投放了600余個誘捕器進行物理防治。同時為煙農提供無人機植保專業化服務,幫助煙農減工降本,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綠色防控是為了減工降本和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障我們的煙葉質量,也可以幫助我們煙農提高收益。”楊永志說。
水長鄉還著力推動循環農業發展和清潔能源建設,切實開展農殘地膜100%回收,田間衛生清理,廣泛推廣生物質顆粒燃料,建設改造電能烤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煤炭能源,推廣精準烘烤技術,促進煙葉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水長鄉打造全國最大水稻兩用核不育系最佳繁育基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