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剛過,走進湖北省興山縣榛子鄉板廟村溠水坪烘烤工場,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名工人把編好桿的煙葉放在固定卡位,在裝煙機的舉升下,一桿桿煙葉被勻速裝到烤房內。煙農馮祖義高興地說:“這個裝煙機真是太好用了,省工又省力!”
近年來,作為行業首批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縣,興山縣煙草專賣局聚焦“減工降本,提質增效”主題,以農機農藝融合為突破口,推動煙葉生產方式轉型升級,助力煙農高效作業、輕松種煙。
引入賽馬選型選出新機械
機械化移栽現場
“今年我種煙140畝,以前栽煙要請七八個工人,僅人工費一天就得上千元。今年使用移栽機每天可移栽煙葉20畝左右,是人工移栽效率的5倍,相比人工每畝能省下20元,還有補貼。”興山縣黃糧鎮煙農鐘學義如是說道。
煙農介紹的移栽機正是興山縣近幾年通過“賽馬選型”選出的2ZY-1A型移栽機,集取苗、栽苗、澆水等工序于一體,可以精確控制行距、株距,有效避免了傳統人工移栽時可能出現的深淺不均、株距參差等問題,省卻了后續的間苗、補種的繁瑣環節,大幅度降低了種植成本,顯著提升了種植效益。
近年來,興山縣局聚焦育苗工場、大田生產、烘烤工場三大作業場景,耕、種、收、苗、管、烤六個農藝環節扎實開展“賽馬”選型,堅持先試用、后采購的原則,根據賽馬結果合理采購農機裝備。截至目前,全縣共裝備各類農機2300余臺套,機械化作業水平明顯提升。
農機研發改造闖出新路子
興山煙區是典型的武陵秦巴山地作業區,地形復雜,市面上適用農機少,加上農機普遍價格不菲,煙農對機械化作業的接受度不高,嚴重影響機械化作業進程。為了解決以上痛點問題,興山縣局與科研院所、農機公司合力攻堅,針對煙葉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對現有農機進行研發改造。
上部煙葉一次性帶莖采收機作業現場
針對當前采收環節“無機可用”的難題,興山縣局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多次進行研究討論、試驗論證,成功研發一款集小型化、輕便化、操作簡便于一體的上部煙葉一次性帶莖采收機械。經試驗驗證,該采收機每天可完成20余畝煙葉的采收作業,是傳統人工效率的10多倍。
除此之外,在原有農機的基礎上,通過模塊化農機組件,將中耕機改造成可起壟、可覆膜、可除草的多功能機械。增大施肥機裝料桶,大大減少裝料次數。在移栽機兩側增加水箱,實現邊移栽邊澆水,減少移栽作業環節……半自動移栽器、抹芽槍、環剝剪等小改小革層出不窮。
“機藝”融合融出新質效
“自從今年開展了四次輕簡分層采收,大部分煙葉四次就全部采完了,比以前少采1-2次,減少不少用工成本。”榛子鄉煙農胡從軍說道。今年以來,興山煙草聚焦四次輕簡分層采收要求,通過適度密植、不適用煙葉處理、合理施肥、煙株環剝、帶莖采烤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強化全程農機生產機藝融合度,在提升煙葉產質量的前提下,降低人工成本和勞動強度。
煙農領取農機現場
據悉,四次輕簡分層采收相較于傳統采收,采收次數減少1次,用工減少10個,可減少勞務費1200元。除了減工降本,還可明顯緩解當前煙區重點環節“請工難”的難題,確保煙葉適時采收,保證煙葉烘烤質量。通過農機農藝深度融合,一幅幅“高效作業、輕松種煙”的嶄新畫卷正在廣袤的丘陵山區徐徐展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