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順昌縣的連墩村,曾面臨田塊種植規劃細碎,導致種植業發展受阻,土地“閑置”問題凸顯。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措施,成功破解發展難題,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重拾“閑置”資源,黨業融合,鄉村振興?
“沒種植煙葉前,土地種植單晚稻為主,畝效益300元左右,導致土地種植一季閑置時間多;現如今,僅憑土地出租就能畝效益750元左右,上半年種植煙葉、下半年種植水稻,土地合理輪作、全年得到了充分利用。”農戶江天才興致勃勃的說到。
近年來,順昌縣采用政企結合的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建立村集體、產業發展與農民群眾的聯結紐帶,整合農村碎片化“閑置”資源--土地,構建以煙為主,煙后規劃種植水稻、冬瓜、蠶豆、玉米等作物,形成糧煙協同、多元開發的農業產業體系,提高經濟效益,引領農民走上富裕路。
為堅持黨建與煙葉生產工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順昌縣煙草專賣局黨總支每月開展幫扶煙農主題黨日活動,并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以茶話事,書記教你種好煙”主題黨日活動。利用勞作空閑時間組織煙農開展交流座談,各黨支部書記結合往年生產實際,與農戶面對面交流。活動還邀請了順昌縣煙辦、順昌縣農業農村局相關技術人員,講解煙稻生產補貼政策、煙后優質稻生產技術培訓。不僅解決了煙葉生產中“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也推動了煙稻產業融合發展。
圖為順昌縣局(分公司)幫扶煙農主題黨日活動。楊洪江供圖
順昌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張超向筆者介紹道,近三年,順昌縣局(分公司)共投入資金726.58萬元用于農田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放各項煙葉產前補貼1000.6萬元;投入156萬元發射624枚火箭炮彈開展人工消雹作業,服務大農業;累計推廣各類機械457臺,減工降本,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受益基本農田面積4.965萬畝,受益農戶524戶。
煙葉產業帯富農戶,同時煙葉稅返還也壯大集體經濟。這些措施充分改善了煙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給村里帶來了長遠利益,現如今煙稻融合發展,不僅成了農民們的“錢袋子、米袋子”,同時也成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立足“閑置”資源,產業轉型,致富振興?
十年前,游后富家也與大多數村民一樣,以種植柑橘為主要家庭經濟來源。隨著柑橘新品引入、市場逐漸飽和,“增產不增收”成了當地橘農的煩心事。轉型迫在眼前,許多農民收拾起行李向城市進發尋找出路,留下一畝畝良田面臨拋荒。游后富也發愁了,進城務工,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辦?不外出,柑橘種植沒有效益,如何謀生?正當游后富陷入兩難之際,一次偶然的機會聽村干部提及發展煙葉種植。
第一次種植煙葉,游后富心里一點底也沒有。公司派出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為他傳授技術。
“烤好是寶,烤壞是草”。種煙是技術,烤煙則更見水平。“不用擔心,有我呢。”技術員的話,無疑是顆定心丸,游后富長長地舒了口氣。果不其然,當年,游后富的20多畝農田為他帶來近8萬元的純收入。
圖為順昌縣洋墩鄉連墩村民游后富在煙田打頂抑芽。俞征運供圖
游后富嘗到了煙葉助農發展的甜頭,第二年,他一口氣流轉了五十畝農田,開展煙稻輪作。通過幾年的辛勤耕作,游后富實現了人生的一個小目標——在鄉政府所在地蓋新居的愿望,一座占地100多平的四層樓房。
這條致富路,游后富一走就是十年。據悉,2024年游后富流轉土地已擴大到其他村,共流轉土地一百多畝。
順昌縣內,像游后富這樣的種植戶有很多,這種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指導下,與企業形成合力,做好“土地文章”形式,春去秋來,“閑置”的土地資源,不僅變“閑”為“寶”,更是在大家汗水的澆灌下,煙葉豐收、水稻增值、果蔬豐產,鋪就了一條充滿豐收喜悅的振興致富之路,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也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