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正在田間開展綠色防控培訓。任云飛攝
2014年,彭友進入貴州習水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從事科技創新研究工作。他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踏實肯干,善于將本職工作與科技創新相融合。
田間地頭出文章
作為一名本碩都是農科學子的彭友,在大學期間就樹立了“熱愛三農、服務三農”的人生理念。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他背上行囊,踏上火車,來到習水縣局(分公司)從事煙葉生產工作。在彭友看來,所學專業與從事職業對口,這是上天的眷顧,正好可以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煙葉生產過程中,在煙草領域發揮自己的知識才干。
人們常說,做好科研工作,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和信念,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思。這一點在彭友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彭友到習水縣局(分公司)以后,一直堅守在煙葉生產、技術推廣和煙葉科研生產一線,主要從事綠色防控等工作。無論是在桑木擔任煙葉生產技術員,還是擔任煙葉生產綜合管理員,煙葉科技創新一直是他永恒不變的主題。他緊緊圍繞如何育苗、如何移栽、如何管理、如何烘烤四個方面,統籌做好煙葉生產工作。一方面,他通過實地考察學習烤煙大縣的先進種植技術,用于指導本地煙農;另一方面,他通過查閱有關文字資料,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提升自己的烤煙種植水平。
在煙葉大田管理階段,彭友總是頂著烈日,穿梭于阡陌之間,忙碌于田間地頭,一邊向煙農宣傳煙葉綠色防控知識,提升煙農品質安全意識,一邊認真收集實驗數據,密切關注病蟲害的發生,將本職工作融入科技創新工作。晚上,他經常一人留在辦公室,埋頭苦干,處理收集的實驗數據材料,查閱相關文獻,撰寫實驗論文。苦心人,天不負,通過7年的辛苦付出,他先后發表期刊論文22篇,成功申請實用新型專利6個、發明專利1個,參與著作2本。
學習技術惠煙農
初入習水,看到大片的烤煙種植基地,彭友心里滿是喜悅。在與老同事和煙農的交流中,他流露出的是對農業生產的憧憬與展望,但理想與現實總是事與愿違。由于習水烤煙生產剛剛恢復兩年,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生產技術比較落后,導致煙葉產量不高,煙農種植烤煙積極性不高,煙葉生產發展困難。
面對如此艱難的環境,對于剛剛進入煙草行業的新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聽之任之,順其自然,但彭友卻做出了相反的選擇——改變現狀,大力發展煙葉生產。通過大量查閱習水的烤煙種植歷史和請教同事,他得出結論:習水適宜烤煙種植,并且烤煙產業是煙農增收、富民強縣的傳統優勢產業。于是,彭友堅定信心,勇敢作為,甩開膀子放手干,因為他相信,只要煙葉指導技術過硬,按照規范流程種植烤煙,一定能夠將烤煙產業做大做強。
仰望星空的同時,還需要腳踏實地。對于剛剛從事煙葉生產工作的彭友來說,大學的理論知識難免與實踐工作存在差距,導致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能直接拿去指導煙農實踐,而是需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轉變為煙農“聽得懂,用得上”的田間語言。對于彭友這個東北小伙來說,適應地方語言無疑是開展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于是,他走訪煙農,廣交朋友,用最短的時間適應當地語言的變化,完成了從“彭友”到“朋友”的華麗轉身。
彭友說:“煙葉的好壞對于自己來說不僅僅是判斷技術能力強弱的標準,更是關乎煙農切身利益的大事,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爭做表率,攻堅克難,幫助煙農解決技術難題,并且要把烤煙種植的核心技術送到煙農手中,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幫助煙農增收致富。”說干就干,彭友充分發揮個人優勢,通過查閱收集煙葉生產相關資料,積極向大學專家教授請教技術難題,利用三年時間刻苦鉆研、摸爬滾打,不僅成為煙葉生產的行家里手,而且成了煙農的“貼心人”。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在煙草系統有無數像彭友一樣的優秀人才,他們背井離鄉,扎根基層,在不同的崗位上履職盡責,默默奉獻,展現自己精彩的人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