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言:所有榮譽都是組織賦予我的,正是有了組織的關心和幫助,才有了今天的我。
作為重慶中煙一員,我將始終牢記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倍加珍惜榮譽、努力工作,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不斷在信息化道路上挑戰自我、攻克難關,做數字工廠建設的技術領路人。
今年46歲的劉昌宏,是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黔江卷煙廠信息系統管理員,電子工程師、技師、網絡安全工程師。自2000年進入黔江卷煙廠工作,他不斷學習新知識、鉆研新技術、掌握新本領,先后被授予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做信息系統管理員22年來,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讓網絡信息系統正常工作、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強,確保企業安全穩定發展。”日前,劉昌宏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劉昌宏看來簡單的工作,其實凝聚著他敢啃“硬骨頭”的勇氣和傾盡全力“精于此道”的決心。
2004年,黔江卷煙廠上線ERP系統。對于大部分員工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信息化系統,不熟悉流程,不知道怎么推進。
這時,劉昌宏主動站了出來。在他的嘗試和努力下,工廠全面推行工作“任務單”管理,堅持日總結、周會議制度,實施看板管理。同時,ERP系統中輔料業務管理規范、品牌名稱統一、計量單位統一等多個難題也被他一一攻克。
尤其是ERP系統正式運行后,數據庫維護和各軟件模塊二次開發任務繁重,而這均由劉昌宏獨立完成,每年為企業節約維護等費用50萬元以上。
以ERP為核心的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成功通過了重慶市經信委的驗收,并成為信息產業部(今工業和信息化部)“2005年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倍增計劃’優秀項目”。
對于卷包車間原副主任崔永恒來說,2010年發生的一件事至今仍讓他記憶猶新。“那年,在一次工廠生產經營決策系統的打標系統維護中,劉昌宏發現打印頭很容易斷針,這就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車間備品備件消耗高。于是他連續現場蹲守一周,發現如果改變出標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崔永恒回憶說,時值五一假期,劉昌宏說干就干,自行設計并加工備品備件對系統進行了成功改造。
后來,劉昌宏主持研究的《打標噴碼可調底座》科研項目獲得了國家專利授權,由他改造的系統已經穩定運行了十余年,大大提高了產品條碼打印質量,僅備品備件就為工廠節約費用上百萬元。
“昌宏就是這樣,一心撲在工作上,不斷查找問題、解決問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障工廠安全生產。”企管科副科長、后勤四黨支部書記張志華說。
劉昌宏作為廠里的信息技術“大拿”,還負責全廠網絡及網絡安全的規劃、建設和運維工作。2019年的一次日常運維過程中,他發現制絲車間工控網絡架構存在嚴重網絡安全隱患,若不及時解決,很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為此,他主動放棄休息時間,經過100多天“白+黑”“5+2”的連軸戰斗,最終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大大提升了工控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
網絡安全之路永無止境。在劉昌宏的帶領下,2019年,工廠信息化團隊設計建立了工控PLC網絡安全攻防研究實驗平臺,網絡安全與工控系統實現了深度融合。這一研究成果被應用到制絲車間控制系統中,保證了企業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
2020年,劉昌宏又帶領團隊完成了工控星型以太網研究科研項目,獲得國家專利授權。該項目在黔江卷煙廠動力空調系統改造中應用效果良好,并將納入黔江卷煙廠易地技改制絲、動力、卷接包和高架物流等有關工控系統項目設計方案。
“該項目實現了工業企業工業控制組網技術自主可控和工控系統網絡產品國產化,打破了工控系統建設只能使用國外環型組網產品、技術被長期壟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工廠網絡工控系統的維護便捷性、運行穩定性。”黔江卷煙廠廠長、黨委副書記李生春表示。
在劉昌宏看來,信息化工作與其說是技術工作,不如說是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站在企業發展全局視野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要想把信息化工作做好,不但要具備過硬的計算機專業技術能力,還得全面精通各個業務部門的重要工作業務,更要引入先進管理思想對企業進行管理職能重構和業務流程再造,這樣才能讓信息化在推動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最大作用,讓信息化系統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好工具、業務管理的好幫手。”劉昌宏告訴記者。
2021年年底,劉昌宏主持制定工廠易地技改中機房建設、網絡建設、弱電安防、網絡安全、數采系統及工商共庫等專項技術方案。在制定卷煙成品工商共庫技術方案時,為更好地提高卷煙成品高架庫建成后的利用效率,他積極聯系生產、物資、卷包、設備和工藝質量技術等部門,對易地技改后卷煙成品管理及業務開展情況進行了一個月的調研,最終從生產管理、物資管理和工藝質量管理三個維度提出了詳細的技術及管理解決方案。該方案被易地技改指揮部采納。
今年,劉昌宏又開始了云技術在工業控制場景應用的探索,目前他正著手申報“基于云技術與多車間工控系統集成及應用”科研項目,研究成果有望實現工控系統關鍵產品國產化,并通過容器化和微服務模塊化的技術方式對各個車間工控系統進行解構,實現工控系統登“云”,使之成為行業工業互聯網“云、邊、端”平臺建設的重要補充。
“精于此道,以此為生。”在不斷探索創新過程中,劉昌宏主持科研和信息化項目3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5項、軟件著作權5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其中1篇學術論文被EI期刊錄用。這些科研成果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累計為企業節約信息系統運維費用數百萬元。
“年少都有凌云志,平凡一生也英雄。”劉昌宏表示,他將無所畏懼、敢于挑戰,盡己所能為黔江卷煙廠打造“新時代行業精品卷煙廠”貢獻最大智慧和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