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煙公司供圖
扎根車間生產一線,堅守煙機維修崗位,他默默奉獻,一干就是31年。31年來,他所在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他也從一名新手學徒成長為煙機維修領域的行家里手。
他就是李志勇,福建中煙廈門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卷包車間包裝機組長、高級技師。
工作中,李志勇勤于鉆研、勇于創新,時刻牢記黨員身份,遇到問題沖鋒在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影響設備正常運轉的技術難題,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煙草行業技術能手”等榮譽。
“與煙機設備相伴的30多年,只為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為生產保駕護航。”李志勇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今年年初,廈門煙草工業公司接到生產新款雙中支產品的任務。新產品包裝為寬版煙包——“18+2”煙支搭配,煙支長度為90mm,而現有包裝設備適用于包裝16支長度為81mm的煙支。
現有包裝設備無法滿足新產品生產需求,怎么辦?
李志勇迎難而上,提出對現有包裝設備進行改造。為實現搭載兩種煙支目標,需要在原有設備系統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套手動下煙系統并將兩套系統有效連接。
“根據產品工藝需求,我們自行設計下煙系統圖紙,請工廠做零部件,再進行安裝調試。”李志勇介紹。
下煙方式,是一次成型還是二次成型?下煙速度設定多少,才能避免堵塞?李志勇帶領團隊先根據經驗粗略判斷,再通過一遍遍試驗尋找答案。
在此之前,卷煙翻蓋式包裝均需要手工包裝。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李志勇又提出改手工包裝為機器包裝的設想。
敢于突破窠臼,李志勇帶領團隊對報廢設備進行二次利用,制定改造方案,畫圖紙、加工備件、安裝試驗……最終,他們成功掃除“攔路虎”,實現了將10個煙包像疊羅漢似的豎著包成一條的預期效果。
牽一發而動全身,一點機械動作變化或者零部件尺寸改動,都需要對所有設備進行多次試驗與調整。李志勇帶領大家僅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設備自主創新改造,將設備生產速度從50包/分鐘提升至100包/分鐘,煙包排列方式由二五平包升級為十包豎包,并將單個煙支料庫一分為二,實現煙組“10+10”與“18+2”兩種下煙方式的靈活切換。
在李志勇看來,摸清設備源于一次次的實踐探索。“堅守正確的方向,帶著熱愛不懈去奮斗,才能成為一行中的專家。”這是李志勇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獨木不成林。作為李志勇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李志勇帶領工作室成員開展課題攻關、組織系列主題培訓,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出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和青年技能骨干。
有一段時間,進口高速卷接機工控屏時常出現黑屏,導致設備無法操作。這是該設備的一個BUG,廠家也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工作室成員集智攻關,自主改造設計了工控屏,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相關技術成果得到了外國廠家的肯定,也取得了專利認證。”李志勇自豪地說。
今年,李志勇勞模創新工作室順利入選福建省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單,將持續發揮勞模示范帶頭作用,引導更多技能人才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
“復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行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李志勇表示,他將繼續用精益求精的態度、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永不服輸的信念,為保障產品質量貢獻智慧和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