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編以棕櫚葉為原料編制成工藝品,是一種兼具實用和審美的傳統手工技藝。2011年,棕編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零售客戶夏小兵是棕編手藝傳承人,他從16歲開始學習用棕櫚葉編制各種昆蟲動物,如今,他編制技藝更加純熟,編造出的動物模型活靈活現。
夏小兵現在經營的小店從父親那里接手的。父親開了近30年,舍不得關店,夏小兵就繼續開下去。這家小店經營面積不大,“派頭”十足——顧客走進小店仿佛來到了動物園,柜面、地面上擺放著許多用棕櫚葉編制而成的螳螂、蜘蛛、青蛙、蝴蝶、蝸牛、蛇、鶴、龍等手工藝品,顏色各異,大小各不相同,栩栩如生。
近日,說起棕編,平日里寡言少語的夏小兵打開了話匣子:“小時候和父親一起去田間,父親會用雜草編成螞蚱、知了等昆蟲給自己當玩具……”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從小就對編制工藝品產生了興趣,并慢慢積累編制技巧。為了編制得更生動,夏小兵還常跑到樹林里去觀察小動物,有時候盯著一只螞蚱,一看就是一下午。 說著,夏小兵順手拿起桌上幾片棕櫚葉,雙手相互配合,撕、拉、繞、穿、刺,不一會兒,一只螞蚱就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了。
“以前只是覺得好玩,沒想到這些小玩意兒背后還藏著大學問,光是編法就有單編、雙編、反扣、魚鱗編等,不斷嘗試后,我發現了更多的驚喜。”夏小兵說,如今,他組建了微信交流群,平時大家會在群里分享制作心得,相互提建議,發表看法,對作品細節進行打磨。
漸漸地,夏小兵的手藝越來越精湛。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它,他多次聯系社區舉辦棕編制作活動,打造“青少年公益課堂——復興少年宮”棕編主題課、“樂享七彩夏日,編織美好童年”非遺課堂、“童心向黨益起成長”公益手工課等,還在世界昆蟲郵票博物館組織棕編教學,現場展現自己的棕編技巧。在棕編制作體驗環節,夏小兵還會引導孩子們認真領會編制要點,手把手指導,一根根普通的棕葉在孩子們手中慢慢變成一只只“小動物”。每逢傳統節日,夏小兵還會積極報名參加各類民俗文化展示會、民間藝術展,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與支持。這讓他更加堅定了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的決心。
近兩年,互聯網快速發展,夏小兵經常將棕編制作心得、作品發布到視頻平臺上,吸引了大批粉絲的關注,收到了許多粉絲的私信。他說:“非遺技藝美在傳承,我一直努力讓棕編被更多的年輕人所熟悉,鼓勵更多有興趣的人去嘗試。”
“棕櫚葉編制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經過漫長的歲月造型也更加豐富多樣。棕編的傳承與發展,是堅守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對我而言,棕編早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想要棕編走進千家萬戶,也時刻勉勵自己,向富有匠心的棕編匠人看齊,把這個手藝傳承下去!”如今,夏小兵是生意人,更是守藝人。他會盡己所能守護棕編,不忘非遺傳承的初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