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都不富,別人怎么會相信自己能帶領他們一起致富呢?”這是余志國經常反問自己的問題。
說起“致富”,今年47歲的余志國有自己的一套“致富經”。種煙、開超市、養殖,利用煙地閑置期增收,在村子里,像余志國這樣多產業發展,身兼數職的人可不多。
放棄留城返鄉種煙
1998年,余志國為了照顧家里的老人,他主動放棄留在長沙獲得穩定工作的機會,選擇回到家鄉——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阿戛鎮箐口村。
圖為余志國家金燦燦的烤后煙葉。新華網發
回到老家后,余志國犯了愁。“剛從‘大城市’一下回到村鎮上,落差還是很大,在箐口這個地方,除了種煙,沒有其他更好的經濟來源。”回憶起種煙經歷,余志國感觸很深:“聽了家里人的建議,我就開始種煙,那時沒經驗沒技術,種煙靠人背馬馱,剛開始就種5、6畝,通過慢慢摸索,面積逐年增加。”
雖然靠種植烤煙生活越來越好,但余志國心里一直想出去打拼一下,認為出去能“闖”出一番事業,做出更好的成績。2020年,已經有了22年種煙經歷的余志國放棄了這一份陪伴了他多年的“職業”,到廣州搞運輸。
“2020年,我在廣州幫工廠運輸貨物,因為疫情原因,生意不好做,在外面更難更累,考慮到家里老人年紀大,村里其他人家里有點什么事也幫不上忙,去年10月份的時候,我就回來了。”提起這段經歷余志國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從廣州回來的余志國決定“重操舊業”繼續種煙,“在箐口這個地方,幾乎家家都種煙,我也想清楚了,以后再不瞎折騰了,就安安心心把煙種好。”看著自家煙地里,一片片長勢均勻的煙株隨風搖曳,余志國高興地說:“煙葉是個收入穩定的好產業,我家今年種了30畝,預計收入能達到11萬元左右。”
夫妻同心共奔小康
余志國家是一棟45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二樓是生活區域,一樓是門面,門頭大大的“鄉村商務便民超市”招牌尤其引人注目。
圖為余志國家的超市。新華網發
為了多一份收入,余志國開始思考,如何讓全家人都有事做。思來想去,他準備用好自家樓房地理位置的優勢,開一個商店。
“剛開始只是一個小賣鋪,賣一些醬油、味精等調味品和小零食,后來新修了樓房,擴大了店面,從小賣鋪升級成了‘超市’。”余志國告訴筆者:“這個店在我們這里應該算是比較大的,生意還可以,我平時都在村委會上班,店里主要是媳婦看管。” 余志國家的超市主營煙酒、五金、玩具、小吃等,應有盡有,品類齊全。“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開個店既能賺錢,還能方便附近的人,又能在家照顧。”余志國的妻子寧公玲說
“融合發展”助力增收
作為村干部的余志國,已經有27年黨齡。“在致富這條路上,黨員干部一定要帶好頭,先富帶后富,大家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好。我家今年還養了23頭豬,大的約有400多斤,按照現在的市場情況,全部賣出去的話,預計純收入4萬元。”
受綠色發展、綜合利用、融合發展等理念的影響,余志國切實將烤煙種植與養殖、煙地綜合利用等結合起來,推動資源循環利用落地,將有限資源發揮出“無限”作用,拓寬增收渠道。
圖為余志國家煙地。新華網發
“飼養豬產生的豬欄肥通過發酵就是最好的‘有機肥’,既可以減少煙葉化肥的使用量,節約成本,還可以提升土壤的肥力和質量。”余志國說:“我打算采收結束后將部分煙地用來種蔬菜,蔬菜價格高可以銷售給別人,增加一些收入,價格低可以用來喂豬,既提高煙地閑置期間利用率,還增加了收入,一舉幾得。”
勤于思考,勇于實踐,敢于改變,余志國的“探富”之路越走越遠。對于未來,他信心滿滿:“下一步,我打算繼續把烤煙種好,同時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村干部的帶頭作用,做好烤煙主業,探索更多增收渠道,帶領其他人掙更多錢,過更好的日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