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葉,守一城、一人、一山、一站點,堅守在煙葉的“燈塔”內,靜靜守候,與晨星作伴,乘風雨而行,守住寒冬待梅開,她是楊冬梅,紅云紅河集團原料部煙葉質檢科一名煙葉質檢員,昆明南片區(石林、宜良、晉寧、安寧)質檢前移質量管控負責人,無數“守塔人”中的一員,守護著這片金葉海洋,為遠航的煙葉點亮明燈……
“煙田就是老鄉的飯碗,煙種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今年2月份開始,她就和同事到煙區了解煙葉育苗、烤煙移栽、中耕管理情況,工商聯合對特需品種NC102外觀特征全過程跟蹤觀測,篩選關鍵外觀特征,與煙草公司探討生產技術措施,向農戶傳遞品牌原料需求,“今年換了水溶性化肥,很多農戶覺得沒之前肥力足,其實是方法沒用對”。面對村民的疑問,她總是耐心解答。7月,石林縣的煙葉生產遭遇低溫冰雹影響。面對不利天氣因素,她與同事把煙葉質量評估前移至田間地頭,了解烤煙原料的實際生產情況,“切脈問診”,通過聽、問、查、看,依托技術優勢解決農戶“心頭難”。
她守在田間地頭,筑起煙葉種植“燈塔”,默默守候著金葉飄香的那一天。
“要讓老鄉們富了口袋,更富裕腦袋。”煙葉收購工作開始前,她參與到質檢科開展的2022年烤煙收購等級培訓,11家商業公司共881名基層點人員,從分級理論、部位組別、片煙、把煙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學習,并進行考試測評,保障驗收人員的技術專業、眼光統一,更深入到農戶家中,駐扎在烘烤分級點,進行現場分級指導,面對面把脈,點對點交流,傳授烤煙生產、分級要領,把煙農“急難愁盼”的問題送“技”到鄉,打通服務煙農的“最后一公里”,參與制作的“移動分級課堂”,針對煙葉分級中的共性問題,19個答題解惑的短視頻讓煙農足不出戶“一部手機懂分級”。“我家換了新烤房,成為新煙農,思路也要換新思路!”石林西街口鎮格渣村委會的種植大戶譚政對“微課堂”贊不絕口。
她守在“千家萬戶”,踏上服務“巡航路”,無聲守望著農戶豐收的那一天。
“能為農民鄉親們多省出一包鹽巴、辣子錢,我的工作就有意義。”農事無小事,服務無盡頭,自煙站開榜收購以來,面對今年特殊氣候下煙葉質量存在波動,她本著“不浪費一片好煙、不混入一片差煙”的原則,在悶熱的倉庫里,看煙葉定級一待就是一天,衣衫雖已濕透,對烤煙純度的把控沒有松懈;在抽取煙葉樣品的時候,專注的她在胳膊上、手上不經意間劃出了一道道細小的傷痕,控青雜的眼光沒有變緩;在工商交接的時候,煙點間相聚30、40公里,她來回奔波于多個質檢點協調處理質量問題,駐點煙站不回家、周末放假也不休已然成為她工作的常態,舍小家顧大家,想念只能通過手機來送達,她卻從不埋怨,向科里的老黨員學習,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黨旗插在煙田,成為煙葉收購工作的“平衡棒”,當好農民朋友線上線下的“醫生”和“保姆”,讓農戶收獲“金葉子”,鼓起錢袋子。
她守在“煙葉交接場”,背上責任“探照燈”,用心堅守著醇香遠航的那一天。
收購站里,一垛垛金黃的煙葉堆積如山,煙農們正載著一車車初步分級后的煙葉到煙站來,“守塔人”守在金燦燦的葉海里,守住質量和底線,守護鄉親們的笑顏,守出一顆為農真心,楊冬梅是“守塔人”的縮影,她的背后,是無數原料人用平凡的堅守為煙葉保駕護航,讓鄉村振興產業興的路更加明亮。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