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月份,山東濰坊安丘,在大盛鎮西辛興村西面的那片山嶺上,綠油油的煙田蜿蜒起伏,正是煙葉收獲的季節。
正在煙田里幫助采收煙葉的陳嘉文談起劉以勝,滿臉都是喜悅和興奮,“以前找這里干、去那里干的,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一天120多元的收入,一年能干三四個月的活,自己地里的活也誤不了,還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老人、孩子。真是一舉多得啊!”
陳嘉文口中的劉以勝,是個90后煙農,他從返鄉種植煙葉的“小白”到成為帶領大家致富的“種煙能手”,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擁有了自己的幸福事業。
圖為生機勃勃的煙田
“流自己的汗,種大片的田,跟土地打交道,想想就很幸福!”
劉以勝今年30歲,1992年生人,到大盛種植煙葉前是一名鐵塔企業的業務員。在這家鐵塔企業,劉以勝干過車間、跑過銷售,在車間,他下料、焊接都干過,跑銷售,全國各地讓他跑了個遍。憑著扎實肯干和好學上進,劉以勝不僅人緣好,工作業績也非常出色,深得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
人的一生總要經歷一些坎坷。這些坎坷,從短期看,不是什么好事,但從長遠來看,卻蘊含著新的契機。2021年下半年,劉以勝所在的這家鐵搭企業業績不佳,陷入了低迷徘徊的狀態。對此,劉以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是繼續與企業同舟共濟,還是主動提出辭職以另謀職業。在這兩難的選擇面前,劉以勝選擇了后者,因為,他看著企業即將裁員,相比那些年長的同事,他有著更多創業的優勢,畢竟,只要年輕、只要肯干,這就是最好的資本。
辭職后的劉以勝也曾有過多次碰壁的無奈,正在他陷入苦悶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眼前一亮。劉以勝聽發小的同學說,他的父親在老家種植煙葉,不但在老家翻蓋了房屋,而且還幫他的同學買了車、購了房。種植煙葉果真能掙怎么多錢?劉以勝的內心激動了,這激動的念想一旦起來,就再也按不下去了。
在經過深入了解之后,劉以勝權衡利弊得失,決定返鄉種植煙葉。“決定了的事就別彷徨,看準了的事就踏實干,我相信自己的判斷和能力。返鄉種煙,流自己的汗,種大片的田,跟土地打交道,想想就很幸福。”回望當時的選擇,劉以勝深有感觸地說。
圖為劉以勝正在認真查看煙葉大田長勢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大伙一起掙錢真得很幸福”
決定了,就要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才可能夢想成真。
說一不二的劉以勝說干就干。沒土地,大盛煙站幫他流轉;沒技術,大盛煙站的技術員靠著指導;沒經驗,他就誠懇地向身邊的老煙農學習請教,從生產投入到技術要求,從大田管理到采收烘烤,不懂的就主動問、虛心學,在學中干、干中學中加深理解,在勤學善思、大膽嘗試中不斷改進,學習筆記寫了一本又一本,每天都有新的學習思考,劉以勝很快成長為了一名懂技術、愛思考、善管理、重落實的職業煙農。
種植煙葉需要跟土地打交道,風里來、雨里去的,比較辛苦。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撲鼻香?無論是春寒料峭還是烈日炎炎,無論是早起晚歸還是加班加點,再苦,他也得自己扛,再累,他也要自己頂,只要這樣一天一天地堅持到底,就一定能夠勝利。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為節省費用,起壟施肥時他獨自駕駛拖拉機運送肥料,覆蓋地膜時他自己購買了手扶式覆膜機自己覆,能自己干的他就自己干,這樣既省錢又放心;為防止窩工,他想在先、做在前,提前做好煙葉移栽、煙葉采收等各項準備工作;為加強煙田精細管理,他每天都要到自己的煙田轉一轉,順便到鄰近煙農的煙田地塊看一看,看看自己的煙田長勢,比比別人的煙田長相,及時做好中耕除草、揭膜覆土、打頂抹杈等事項,努力抓在節點上、落到關鍵處。
星光不負趕路人。一年的辛勞沒有白費,劉以勝終于迎來了豐收,他今年種植煙葉90畝,純收入達17多萬元。“我種植煙葉第一年就能取得豐收,多虧了煙站工作人員的幫助指導。明年我還要繼續種植煙葉,爭取煙田管理水平和植煙效益再上一個新臺階!”面向未來,劉以勝信心滿懷地說。
圖為劉以勝烤后的煙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