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工作難點、堵點,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山東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創新管理員閆凱,今年32歲的他被同事們稱為“創新達人”。一直以來,他潛心鉆研,虛心向學,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自身應有的貢獻。
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閆凱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單片機、傳感器、電路板和各類書籍,再加上各種工具、零部件和電腦屏幕上復雜的C語言,儼然一個智能化設計用品“雜貨鋪”。閆凱埋頭其中,心神專注,樂此不疲。
圖:不斷學習為閆凱長足進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其實,我是學農學的,之前曾在煙站從事煙葉生產工作8年。在煙葉生產一線,我逐漸意識到信息化手段對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于是跳出傳統思維,把目光投向智能化領域,開始了嶄新的學習之路。”閆凱說。
人最難的是戰勝自己。面對未知的領域,很多人會望而卻步,閆凱卻勇于突破自我,跳出舒適圈,按照自己的計劃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成長。很多時候,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是熱愛推動著他一步步向前。
經過無數個日夜加班加點的研究,閆凱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了煙種補種器,現已推廣應用于諸城煙區,提高了煙種補種效率。去年,閆凱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濰坊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系統20多個創新設備模型,在山東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系統半年工作座談會暨上半年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上展示,獲得一致好評。
“現在,我已經可以通過3D構圖和3D打印技術制作各種設備的組成部件。接下來,我打算通過編程對單片機、傳感器等進行設計和安裝,將腦海中想象的東西變成實物。”談到他的“宏偉”藍圖,閆凱很興奮。
在苦干中發揮光熱
“要么不做,要做就盡最大努力做好。”這是閆凱秉持的人生信條。
多年的煙葉生產工作讓閆凱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了解煙葉生產各環節管理要求的他還兼任諸城市局(分公司)煙葉類流程管理員,對于煙葉類42個流程如數家珍。在流程策劃、起草、優化過程中,他融入精益思維,規范煙葉生產工作,為企業減工降本作出貢獻。
“說到減工降本,我認為在機械化的基礎上進行智能化升級是強有力的手段。”閆凱自信地說。
近年來,隨著煙葉生產技術水平和種植規模化程度的不斷提升,煙農對機械作業智能化的要求不斷提高。部分傳統煙用機械因作業方式單一等問題導致被閑置,部分正在使用的機械存在效果差、效率不高等問題。面對這一棘手問題,閆凱幫助各煙農專業合作社搞研發,對閑置煙用機械進行改造升級。同時,針對起壟、移栽、采收、烘烤等關鍵環節,與農機部門、機械制造企業和科研院校進行溝通合作,突破制約瓶頸,研發出實用好用的煙用機械。
閆凱還通過研究移栽前噴施育寶、波爾多液、阿泰靈對于降低煙田發病率的作用,得出阿泰靈對于推進煙葉生產增收有積極作用的結論,并發表論文《阿泰靈在煙葉上的示范效果研究初報》。此類煙葉生產類科研論文閆凱已發表7篇,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驗結論,為煙草栽培技術發展貢獻力量。
在實踐中謀求創新
“煙草植株打頂抹杈一體裝置的發明靈感,其實來自孩子的一個玩具。有一天,我在家陪孩子玩背負式水槍,玩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水槍每次噴射的水量相同,如果里面換上抑芽劑,不就可以解決用礦泉水瓶操作不定量的問題嗎?于是,實用新型專利——煙草植株打頂抹杈一體裝置的構思圖便在我腦海里形成了。”在今年濰坊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舉辦的管理創新經驗交流會上,閆凱作為系統專利發明佼佼者上臺分享經驗。
圖:閆凱與同事一起研究改進“水沖式井窖制作器”
去年,針對傳統井窖式移栽過程中井窖制作后易坍塌、澆水量易出現偏差等問題,閆凱與QC小組成員研制推廣了水沖式井窖制作器。該裝置通過在鉆頭處開設出水口,實現了造墑、打孔一體化操作,提高了井窖制作成功率和制作效率,解決了井窖式移栽后需另外補水的問題。
“水沖式井窖制作器的制作成本比較低,打孔效率可由原來的400個/小時提升到600個/小時,為諸城市煙葉移栽造穴減少用工4800個,節省造穴用工費用約48萬元。由于使用效果較好,目前該設備已經在濰坊煙區推廣應用,提高了井窖制作的標準化程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煙田的整齊度。”談起自己的“得意之作”,閆凱笑著說。
閆凱作為創新骨干,多次參與科技項目研究,如“卷煙導向型品牌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山東煙葉特色定位與應用研究”“Y48和CF228品種區域示范及配套技術研究”等,項目獲得中國煙草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得濰坊市局(公司)崗位創新成果獎2項;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5項。
“我認為,擁有學習熱情是最寶貴的人生財富。每當自己的知識輸入轉化為輸出,收獲的喜悅無以言表。”閆凱終生學習的理想在一次次自我肯定和自我實現中變得愈加堅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