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山東省濰坊市的青州卷煙廠制絲車間氣流烘絲崗位,桌子上的一個筆記本總會引起過往職工的注意。這個筆記本看起來有些舊,翻開后,可以看到筆記上面記錄著各個牌號的工藝參數(shù)、注意事項以及異常記錄。
日前,利用工作間隙,馮飛把工作中的得失記錄在筆記本上。劉英杰 攝
看到這么詳細的筆記,不少經(jīng)過老職工會認定這是一位崗位新人的學習記錄,然而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筆記的主人卻是一位在氣流烘絲崗位工作10余年的“老師傅”,他就是青州卷煙廠制絲車間甲班氣流烘絲操作工馮飛。多年來,他不斷總結歸納,將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制成一本厚厚的筆記。這本筆記不僅承載了他多年的工作回憶,也是他一直以來在工作中認真細致的見證。
遠的不說,就說12月11日早上,得知第一批生產(chǎn)任務是泰山(琥珀)牌香煙,馮飛就早早來到工作崗位,巡查設備無異常后便從抽屜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認真翻閱,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之前生產(chǎn)泰山(琥珀)當天的溫濕度以及各類工藝參數(shù)。確認好工藝參數(shù)后,他立即通知中控人員開啟設備進行生產(chǎn)。待物料緩緩從滾筒出來后,馮飛來到滾筒出口,熟練地在水分儀后抓起一把煙絲,抬頭又看了一下水分儀的顯示數(shù)據(jù),似乎覺察到有點不對勁兒,便跑到前道葉絲回潮工序處,詢問正在這里值班的李工:“老李,這批來料水分是不是有點大啊。”詢問后,得知來料水分稍大,他便跑到操作屏幕前立即做了參數(shù)調(diào)整。待水分穩(wěn)定后,他從抽屜拿出筆記本在記錄著什么。
“飛哥,SPC上不都有記錄嗎,為啥還要記在筆記本上啊?”身邊的青工有點疑惑地問道。“記在筆記本上多方便,這樣可以隨時翻閱,也比較簡單明了。”馮飛不茍言笑地回答道。就這樣,馮飛在操作屏幕面前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直到烘好的葉絲順利進入保溫柜,他才松一口氣。
幾天后,當有青工又來上班時,無意中看到,這本厚厚的筆記本又增添了幾頁內(nèi)容:“做事情拿出真正誠意的典范,是全力以赴,不能三心兩意,敷衍了事……”這話說的正是做事就要將事情做到最好,追求完美,不取巧、不敷衍,凡事都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