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一笑綠山岡,喜見銀芽處處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時,杭州產茶源遠流長,一片片致富的“金葉子”成了眾多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茶以春為貴,春貴在其時,采摘不及時,茶葉就會“變金為草”。
為了搶春光不誤農時,保證茶農收益,杭州市蕭山區煙草專賣局組建志愿者服務隊,前往“茶果之香”杭州蕭山所前鎮開展“花式”助農采茶增收活動。
化身“采茶工” 助力茶農摘春茶
“太感謝你們了,你們真是幫了我大忙,要不是你們,今年的春茶我一個人肯定來不及采。”與祖國同齡的汪愛花激動地握著志愿者葉萍的手說。
汪愛花,是蕭山區所前鎮杜家村的一家小雜貨店的店主,丈夫臥病在床,孩子在外打工,一個人要照顧病人,又要開小店補貼家用,還有7畝茶園要采,但她年事已高,不能承擔太繁重的體力勞動。
“能幫上忙,我們也很開心,而且我們還跟著你學到了一些采茶技巧呢。”志愿者們仔細聆聽了汪婆婆講解的采茶步驟和技巧后,便化身“采茶工”,弓腰采起茶來。剛剛開始還有些生疏,但幾經嘗試后,便迅速上手。
他們背著小竹簍,穿行于茶樹間。一雙雙巧手在枝葉間一捏一提,采下一顆顆嫩芽,隨即又放進茶簍。一套動作輕快柔和,如行云流水,手指像是在輕彈五線譜。在綠意盎然的茶園中,那一抹抹暖心的“志愿紅”與綠葉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農時不能誤,茶葉不等人。望著茶簍里滿滿當當的茶青,汪婆婆心里的焦慮一掃而空,“今年茶葉的品質要比往年好,采摘時間也比往年早些,但最近低溫濕雨的天氣對于我來說,采摘的確存在困難,幸好有你們幫忙搶摘,趁天氣好都采完了。”
圖為志愿者們在茶園幫助汪愛花采茶。
變身“云主播” 直播帶貨促增收
“以前我們的茶就放在自家小店里賣賣,主要靠顧客自己上門采購,現在受疫情影響,直接來買的少了,這么好的茶葉也賣不起價格,你們剛剛說的直播帶貨真的有用嗎?”小店店主李連芳疑惑地問道。
志愿者陳瓊連連點頭:“有用,有用!我們有幾千人的零售客戶群,很多都是有實力、有購買力的老板;小馬哥是我們的直播一哥,有經驗,準沒問題!”
“小馬哥”馬嘯支起直播架,對著鏡頭嫻熟地介紹起來:“明前茶,貴如金。所前的早茶主要分為三個品種——黃葉早、烏牛早和龍井43號,剛剛大家看到的我們采摘的就是龍井43號,它可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舊有的龍井群體中選育出來的國家級優良品種,茶香味更好。現在我們的李大叔將現場為大家演示手工炒茶全過程……”
只見李連芳現場起鍋,將晾好的新葉放進鍋里,游刃有余地抖、搭、搨、捺、甩……手起手落間,茶葉也在他手中慢慢成型。“新鮮的手工龍井43號馬上要出爐了哦!親們可以下單,采摘、炒制全過程大家都看得到,買得放心。5斤鮮葉才能炒制1斤明前茶,越早下單,越快發貨……”
“給我來1斤,我每天都要喝茶。”“給我來5斤,剛好要送人。”“留個聯系方式吧,方便下次喝完了再買。”……一下子直播間就成了搶購現場,茶葉賣出了比往年市場回收價高幾倍的價格,李大叔的臉上也樂開了花。
圖為志愿者馬嘯和茶農李連芳在直播制茶賣貨。
巧當“小助手” 貼心幫扶傳真情
“分篩是個考驗耐心、細心的技術活,但分篩后的茶葉更能賣個好價格,小柳啊,辛苦你啦!”汪婆婆對著正在用軟簸箕去片、末的柳燕說道。
“不辛苦,我們是你的小助手呀,需要我們干啥你就說,不用不好意思!”
每到農忙時節,志愿者們就會組隊來幫忙:有的在把剛剛采下來的鮮葉攤放在竹篾上進行晾曬,有的在對晾好的新葉進行大致分類,有的在拿著掃把打掃衛生,有的在整理柜臺……十幾平米的小店內外隨處可見忙碌的紅色身影。
“我們很開心,能力所能及地為這些茶農們幫些小忙,讓他們生活負擔小一點,日子過得幸福一點。”
除了出力,志愿者們還為他們出點子。“你可以去網上買些茶葉包裝袋或者茶葉罐,再配個禮盒,這樣顧客送人倍兒有面子!”“到時候我拍幾張茶葉的圖片,發朋友圈幫你們宣傳宣傳!”“我覺得還可以開發采茶、制茶、泡茶于一體的茶旅體驗游項目。”……
志愿者們一個個開動腦筋,群策群力,為茶農們增收獻計獻策。“你們年輕人就是有文化、有想法,感謝你們經常來看我、幫助我!”汪婆婆動情地說。
清晨的茶葉掛滿嫩苞,和煦的陽光耀暖民心。春風里、陽光下,“志愿紅”們在助農增收中揮灑著汗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